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助力地方经济:区域金改有“帽子”还得有“里子”

2019年08月13日 09:5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金改区”、“试验区”……在一些地区,这样的“帽子”对当地金融从业者而言是金字招牌。对地方经济来说,这样的标签既是一顶不错的“帽子”,更应成为经济发展坚实的“里子”……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年来一些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金融更高水平开放等开展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要明确目标,统筹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以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三农”、科技创新以及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对有试点意义的改革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要建立动态调整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机制。加强对试点的跟踪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对没有实效或严重偏离改革目标的要及时纠正或叫停,不能只要“帽子”不干事;对达到预期目标、成效明显的要鼓励开展新的改革探索,并将已形成的可复制经验加快向更大范围推广,使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举措更好发挥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的实效。

要“帽子”,也要有“里子”,区域金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思考?听听身在其中的人怎么说。

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金改创新存改进空间

“国务院常务会议,字里行间或许传递出一个思考,即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没有跟上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张江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上海长三角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玉华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区域金融创新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有其深层次原因。

“首先,长期以来,各地重视经济发展,忽视金融创新:经济发展是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在可视范围之内,而金融创新犹如城市建设当中的管网工程,平时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容易受忽视;地方政府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规律,金融工作总是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由于金融创新本身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操作难度大,同时又隐藏着较大风险,一些地方不敢贸然行动。”吴玉华这样说。

其次,吴玉华认为,缺乏顶层设计也是造成区域金融抗风险能力相对脆弱的原因之一,而出于防范金融风险采取的一些“一刀切”政策,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对此,吴玉华有几条具体建议。

首先,建议金融创新要向区域整合发展。

“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对于金融管理而言,既要守住底线,也要因地制宜。建议充分考虑地方情况的千差万别,制定出一套具有明确的地方针对性(同时又没有歧视性)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区域金融管理部门与一行两会地方监管部门的职责,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配合积极、协作有序、互不干涉的良性金融管理体制。”吴玉华表示。

其次,建议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实现差异性管理。

差异性管理需要精通专业的干部管理队伍。纵观目前中国的干部队伍,其中最缺的一类就是金融管理干部。建议在认识到金融管理是一项特殊学科的前提下,建立起区域金融创新管理制度,把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金融干部充实进去,将经济发展水平和层级差异不大的相邻地区先行有效整合,成功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让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紧跟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第三,建议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优化金融监管体系。

“举例来说,上海金融办日前升格为金融局,但各区金融办不再单设,这或许会出现市里的金融局对下面工作抓手不强、基层工作无法下沉的问题。因此我建议在上海、北京、广州等金融资源和机构相对集聚的三地,试验在下属各区单设金融办,由市金融局统一监督和管理。这样做,一方面能减少上级金融主管部门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使区金融办成为基层的得力抓手。”吴玉华称。

第四,建议重点抓好金融干部队伍建设。

“这里涉及现职金融干部的使用和未来金融干部的培养问题。”在吴玉华看来,现职金融干部是体制内的重要特殊人才,目前要特别防止优秀金融干部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体制,造成本来就已紧缺的专业干部力量更加削弱;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后备金融干部的队伍建设,建立诸如“金融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实践基地”,广泛拓展海外优质实训资源,加大金融人才专业培训力度。与此同时,多渠道系统发布金融人才信息,推动设立金融人才服务专窗,加强金融人才宣传和对外交流,加大对金融集聚区人才公寓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对接各类金融人才的基本和特殊需求如改善居住环境、住房等。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完善后备金融干部和人才发现、甄别、培养和选拔机制,造就一支讲政治、懂专业、想干事、能干事的金融干部队伍和具有实操能力的金融人才队伍。

区域经济一体化,

也应是金融的一体化

“中国金融的发展整体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滞后性也叫金融抑制,这种现象长期维系将会拖累创新经济发展的脚步。但金融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首先进行区域金融改革动态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也是一种较为理性的做法。”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客观讲,在现有的行政区经济体制中,区域金融试验区又是分省制、高度行政化的,比如限定每个省都只能有一个股权交易市场,它们不能实施跨省交易,只能限制在本身范围内。因此,刘志彪建议,区域金融改革,可以放在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思考,比如长三角一体化,首先应该是推进金融的一体化,区域金融市场应实施相互开放,如股权交易可允许各交易所之间的联合挂牌,允许企业在一体化的市场中挂牌交易,而不是限定在某个省。股权交易行政分割,既不能实现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范围经济,也不利于统一监管。

就此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研究员朱鸿鸣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地方试点是重要的改革方法。在金融改革领域,地方试点同样适用,特别是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领域。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撑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制约。要破解这些制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就需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挥基层的首创性,在试点、探索和创新中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金融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深化金融开放领域都部署了不少试点,已探索出了不少可以复制的宝贵经验。但也要看到,也有少数地区热衷于‘争帽子’,试点却流于形式,丧失了试点的初心。为此,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区域金融改革的推进机制,也就是基于对试点的跟踪评价和客观的第三方评估,发挥正向激励功能,更好推动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朱鸿鸣这样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区域金改 地方经济 金改区 试验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