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培养人才必须有好的教育生态

2019年08月23日 10:17 | 作者:邸瑛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晓凯的新专著《教育方法与教育生态创新研究》,在我看来,教育生态与教育方法的关系,如春风与鲜花。

教育生态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我想起了蔡元培先生的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元培先生努力创造的就是一种教育生态。他开中国风气之先,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立下万事之本。梁漱溟后来评价元培先生:他“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这种教育生态所形成的文化气象,包容万千,兼并天下,极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和人才的成长。

教育生态是独立的。犹如自然生态,不论人类社会如何变迁,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翻转,日落日出,不会改变。教育生态不依赖于人类社会的权力机制,它孕育出人类社会的精英,构成社会历史的脊梁。不管人类社会如何残酷,甚至血腥,都不能淹没他们的光辉。如夜空中的星辰,夜色越深,清光愈冽。

教育生态是客观的。因为它的存在形态是客观的,不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教育生态的内容是客观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才成长的规律,人类的进步靠人才的推动,因而它也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教育生态历史因果也是客观的,好的教育生态必然能培育出优秀人才,如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必然孕育出人类物质生活的丰硕之果。

教育生态是共同的。大自然对于人类是共同的,教育生态对于人类亦是共同的。任何民族和国家,都需要人才,都需要教育,而培养人才就必须有好的教育生态。共同的教育生态孕育出共同的人类文明,开拓人类文明的大道。教育生态不能偏离文明的大道。偏离了人类文明大道的教育生态,长成的只能是恶果。

教育生态是发展的。人类文明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培养人类文明的教育生态亦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不同时代的教育生态内容可能不同,甚至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经济发展状态都可能影响教育生态的构成。但是它的基本规律不会变化,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必定会有与该阶段相适应的教育生态,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教育生态因此春色常青。

教育生态被破坏犹如大自然被破坏一样,受到伤害的首先是人类,其次是民族,最后是个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间蕴含了多少悲愤?学森先生关注的是教育生态,喊出的是时代之痛,撕开的却是民族之殇。

我与晓凯相知相识相交已30年,深知他是一位有志有心有恒的研究型工作者,有多所院校学习进修的经历,有多个工作岗位的历练,有多种学科知识的涵养,有多部著作出版。因此,他的此项创新研究,能从多视野、多层次分析探究教育方法与教育生态,道术兼顾,内外结合,书画相映,构成6章43节完整体系。希望晓凯同志在此基础上更高层面、更深层地探索,把教育生态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是为序。

(本文系《教育方法与教育生态创新研究》一书的序言。作者邸瑛琪,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1

傅晓凯,法学博士、教育学、管理学硕士。国家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工作。《教育方法与教育生态创新研究》是傅晓凯博士的最新力作。国家教育部司长姚喜双认为,作者首次在中国教育界提出了“四层五环”大教育生态圈理论。

2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育 生态 人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