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祁志伟:新中国以人为本贫困治理经验

2019年09月12日 14:34 | 作者:祁志伟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祁志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问题。回顾70年贫困治理的历程,我国在反贫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探索并总结出了一套适应中国国情、化解本土问题的贫困治理实践范式与经验。

坚持党对贫困治理的领导是我国区别于西方国家最显著、最特殊的实践范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贫困治理与提升人民获得感为己任,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目标。历经几代人的不断探索,贫困治理效果有了质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又将精准脱贫定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综观实践,将以人为本理念同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我国推进扶贫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经验。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权变策略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70年来,根据贫困治理对象的变化,权变策略成为应对不同时空场域贫困现象的重要范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支援计划、兴边富民行动等系列政策;21世纪以来,国家陆续推行了脱贫攻坚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等重要治理方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已有了大幅度的改观,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稳步下降,人民幸福感日益提升。新时代以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三州等地尝试推出了适应本土贫困问题的治理政策。截至2018年底,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人民生活逐渐奔向小康。

多元主体参与贫困治理,形成大扶贫格局,是贫困治理的常态化实践经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共同参与贫困治理,构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主体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基层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典型经验成为贫困治理新常态。70年来,我国贫困治理实践领域逐渐探索出了定点扶贫、产业扶贫、驻村帮扶、行业扶贫、易地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建档立卡、东西协作的大扶贫格局范式。

物质扶贫兼顾精神扶贫成为可行经验。计划经济时期,物质扶贫范式解决了社会整体性贫困和人民吃饭的问题,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改善了经济不发达时期农村的整体面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物质扶贫兼顾精神扶贫的主要做法,缓解了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的现实困境。我国贫困治理的经验还体现在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政策与普惠政策互嵌。进入新时代以来,政策互嵌与精准脱贫成为贫困治理的有效疗法。“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及诸多社会保障性政策适时出台,全面描绘了新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精准性政策与普惠性政策的互嵌式蓝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会各方协同努力,我国贫困治理领域的阶段性成就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旨。从人类社会发展、国际社会整体贫困现状以及发展中国家治贫成效来看,我们的实践经验为世界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脱贫经验和实践样本。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贫困 治理 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