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构建国家供应链基础设施 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019年09月17日 10:11 | 作者:张成栋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和发展完善中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规模庞大且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不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对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融资难、融资贵就是突出的难题。按照常规逻辑,企业融资顺序一般先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外部债权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然而,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现状却是内部融资能力较差,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股权融资门槛高,债权融资成本高。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资产不足,谈判能力差。其二,在供应链上处于劣势地位,资金回流速度较慢。其三,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获取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成本较高。因此,必须通过较高的贷款利息弥补风险溢价,导致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成本大致为同期基准利率的1.3到1.6倍甚至更高。其四,创业板、科创板、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门槛依然较高,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管理规范程度等与其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我就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主要包括建立以供应链信息为中心的国家基础设施平台,畅通供应链增信环节,并开通应收账款的官方交易通道;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机构及信用再保险机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素质。

建立国家供应链基础设施平台。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利器”,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融通仓融资、保兑仓融资三种模式,分别以应收款、预付款和存货为质押物为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上下游交易关系、所处的交易期间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多是对其运作模式、网络结构等进行描述,对供应链金融穿透到落地执行机制环节深挖不够,也缺乏实践。在国家层面探索和建立构建以供应链信息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平台,对于降低银行和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可行的重要落地措施。该平台以数字签名、云计算、移动支付、身份认证、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对现有碎片化供应链金融平台进行整合,打造具有极宽外延和极大容量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家级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系统。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机构和信用再保险机构。经营风险较大是影响中小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下信贷风险更是被进一步放大,因此建立风险对冲机制至关重要。保险具有提供增信、化解风险的功能,政府应大力支持开展信用保证险业务,对冲信贷风险,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产品不仅可以缓释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而且可以直接为中小企业增信,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及金融机构的“惜贷”问题,提高整个市场的资金效率。

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是获得融资的根本保证。决定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一是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走出简单重复低层次的发展怪圈,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完成自身结构性调整。二是夯实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提升企业决策者的管理能力,规范企业管理,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达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目标。三是中小企业做到有控制的平衡发展,处理好规模扩张过程与企业管理能力的平衡关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政策环境的平衡关系,处理好企业成长与融资能力及流动性管理的平衡关系,延长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

(作者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

编辑:秦云

关键词:国家供应链 基础设施 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