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选择

2019年09月20日 09:27 | 作者:杜军玲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新型开放大国,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如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如何以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成为当下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考虑到这一大背景,9月10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工人出版社在京主办的“新型开放大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选择”高峰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就更显及时,与会专家学者的思考更显针对性。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开幕致辞中提出,作为新型开放大国,开放牵动影响全局、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为此,一是以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高质量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以高水平开放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三是以高水平开放加快完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四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由此,不仅奠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且将同世界经济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以开放促改革

就“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讨论主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当前最现实、最实际、最可操作的就是以开放促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大众创业的这个方针不变化,中国经济的稳定就有重要基础。

中国社科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认为,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必须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全球治理结构在变,发展中国家、年轻一代怎么参与,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第二,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要充分考虑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因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出,世界是通的,要求开放,要求构建开放型的世界,要求每个国家成为开放型的国家。中国的开放,不仅是高水平的开放,而且是引领性的开放、建设性的开放、制度型的开放、全方位的开放。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则表示,第一,应该加大自贸区的开放力度,给自贸区更大的自主权;第二,应该加入CPTPP倒逼改革;第三,建议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指导委员会、国际秘书处,全球性的“一带一路”的仲裁机构;第四,可以通过外商投资法作为突破中美谈判的僵局。外交学院原副院长江瑞平认为,世界“通”了后,不通所带来的问题就更加严峻。要形成全面开放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需要打造高水平周边开放的新格局。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指出,高水平开放是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服务于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要在更加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提升内陆和沿海开放,实现内海对外联动,东西协作的区域形成发展;要推动互利与普惠相结合的共赢开放。

新动力源自何处

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新动力”的主题讨论中,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指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动荡、调整。数字革命、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中国在深化市场化改革和自主的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下一步还必须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开放。

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理事长曹文炼提出,要向融入国际规则的开放深化,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中国可以在促进全球劳动力要素流动发挥更重要作用。

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提出,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才能有效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下大力气解决改革的重点关键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指出,善用高水平的开放倒逼深化改革,要实现资金流、技术流、产业流、产品流、人流的内外流动,更要推进规则和制度型开放,使得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指出,要放松供给约束,挖掘供给潜力,释放市场主体、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空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则表示,我国经济社会面临三重转变,一是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国、服务业转变,二是从过去的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三是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在这一背景和改革开放40多年成就基础上,在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的同时,要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例如,尽快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产权保护不到位,要素自由流动不到位等重大课题。

编辑:秦云

关键词: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