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小林:在新时期担负凝聚共识的新使命

2019年10月22日 09:39 | 作者:王小林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基层政协和政协委员要在凝聚共识上把握几点关系。

共商与共识。凝聚共识是建言资政的基础和前提。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求同存异”的本质属性。怎样在多样性的诉求中寻求共识,在一致性的引领中发挥特色。凝聚共识解决的就是“异与同”的矛盾。只有在“识”的方向上统一,“商”的价值才能显现,同的基色上方能折射出异的光彩。建言资政是凝聚共识的强化和提升。建言资政的过程是再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更是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融“识”于“商”,并在“商”的过程中达成更为广阔包容的“识”,实现有机融合、相互赋能、相得益彰。

作为基层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要把握好“识”与“商”的关系。

方法与路径。一些基层政协工作中存在着,把委员履职等同于对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的现象,而忽视了政策宣传、社会引导、助推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政协委员建言资政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社会凝聚共识同样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协商议政中凝聚共识,鼓励委员与党政部门互动交流,委员们不仅要“会听”,还要“会讲”,只有把群众不了解、不清楚的政策弄明白,才能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好、推动好。通过协商议政,把过去工作中认为“不可能”的变成“可能”,这就是一个共识逐渐凝聚的过程。

在调研视察中凝聚共识,委员们要带着问题、带着政策下去,深入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汇总群众的意见诉求,通过政协平台集中反映、推动解决,既畅通渠道,也缓解了矛盾,增进了团结。在提案和社情民意中凝聚共识,要发挥委员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作用,紧扣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了解社会各界利益诉求、收集各方意见建议、提出改进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在参加社会活动中凝聚共识,政协委员不是凝聚共识的末端终点,而是中间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委员让所联系的群体凝聚起共识。因此,委员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界别群众,正面发声,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让每位委员都成为宣讲员,通过言传身教增进更大范围的团结,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力量。

守正与创新。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性质、定位,突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守正”所在。“创新”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我们应该围绕协商什么,怎样协商做出实践探索,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地方政协委员应在凝聚共识上进一步守正创新。市县处于国家治理的第一线。新时期地方政协的一大任务,是在一线开展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团结。基于此,我们必须“守正”,把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总纲,巩固提升基层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同时要注重“创新”,积极探索各种凝聚共识的新方式,云端和地头,高科技和接地气,都是我们可以探索的途径。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政协秘书长)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共识 凝聚 协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