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提高金融获客效率,以普惠服务满足小额消费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之中国实践:市场不小 潜力更大

2019年10月29日 10:25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度小满金融CEO朱光:

发信用卡容易及时关闭风险敞口难

这几年,在探索金融科技这条路该怎么走的过程中,我有几个体会。

第一,无论是大数据,还是其他互联网技术,要真正做好风险管理,关键一点是要回归金融本质。这几年,P2P网贷出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风控出了问题。回归金融本质,就是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规律,先解决风险管理,再讨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信息分析和处理的效率,进而降低交易成本的事。

第二,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对金融风控的助力。一般意义上说,发出一张信用卡很容易,但要及时关闭一张信用卡的额度很难,或许只有等用户逾期时才会关,但那时风险已经出来了。

实时调节用户风险敞口,这对银行来说颇具价值。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就可以在实时调节风险敞口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比如用户从就业变成了失业,或者他的生意从正常经营变成关停,或者他的网络习惯发生变化等,当一些变量发生异动的时候,我们的风控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关闭风险敞口。因此,消费金融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的风险调控,大大降低了金融风险。金融科技,让我们更精准的识别用户需求、判断用户风险偏好和偿还能力。

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通过利率强管控,化解金融风险。目前,行业普遍存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做法,利率强管控可以让金融机构聚焦在风险管理上,真正夯实自身的风险“防火墙”。

第二,建议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实施分级管理。根据风险评级和过去的资产表现情况,能够区别对待。让资产质量好、风险管控能力强的持牌金融机构与银行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普惠金融。

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

金融科技公司做保险业务要体现优势

相当一部分金融科技公司涉及保险业务,处在初级阶段。对此我有三个思考,或者说是对这些企业提三个问题。

首先,金融科技公司做保险业务,要深入地做一些底层技术研发,同时要考虑做全险种。立足于当前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我认为这个平台将来会吸引一些大的保险公司或者再保险公司,利用你的低成本,做一些交易。再比如汽车金融这块业务,无人驾驶的保险问题诚然是一个新课题,但金融科技企业的保险业务,也要兼顾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业务。将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保险项目。比如,

可以考虑和一些汽车公司合作联动。现在车险占财产保险的比例是70%-75%,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在获取更多数据的前提下,做好风险定价,提高理赔服务效率。

第二,保险的资管产品很多,金融科技平台可以考虑定制一些产品,和保险资管公司合作,增加交易量。

第三,提高金融科技公司专利权保护的意识。大家有一个传统的概念,就是注重技术研发,强调应用,但没有强调价值。比如保险模块,知识产权非常有价值,运用于哪家公司,哪家公司是要长期付费的。特别是客户行为画像的技术,可以考虑签订数据保护协议,以提高数据使用效率,但不要搞成所谓的“私有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孤岛。我认为,金融系统的“公有云”建设是篇大文章,很有得做。

度小满金融副总裁许冬亮:

底层金融大脑对风控至关重要

金融科技在美国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几个明显规律:第一,金融科技有赖于市场需求去做路径规划;第二,使用得当,金融科技可以大幅提升金融业效益;第三,沿着这个坐标轴去看,随着时间推移,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加速状态,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智能金融在金融科技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纵观人工智能发展,我们和银行伙伴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金融科技已经历了三个时代:1.0时代,金融科技是电子时代,典型代表是计算机在银行当中被普遍使用;2.0时代,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典型代表是物理网点收缩,业务线迁至线上;当前,迈入3.0时代,金融服务边界扩大、效率提升,典型代表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入应用。

度小满脱胎于百度,有两个坚实基础:一是百度丰富的场景生态;二是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度小满是第一个从百度AI商业化学院“毕业”走向市场的。除此以外,类似无人车、DuerOS操作系统还在孵化当中。

结合金融科技智能化的辐射面,以及金融企业的核心诉求,我们布局了三大能力以及底层金融大脑。底层金融大脑包含两部分,有点像人的左脑和右脑,一部分是感知引擎,解决感知问题,也就是听说读写;另一部分是决策引擎,代表了思考功能,包含了数据分析能力、积极学习建模的能力。这两部分构成了非常重要的金融大脑基础。大脑的底层需要有很强的知识库,包括大数据、知识图谱作为积淀,这是整个金融科技布局非常核心的内容。

基于这些核心内容,我们有三大能力场景的拓展:一是服务于金融机构,帮助机构拓展服务边界;二是降低整个金融企业的风险,也就是风控管理,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三是降低金融企业的服务成本,就是降本提效。尤其是很多人力密集型工作,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机器人大幅度替代劳动密集型的一些工作。

底层金融大脑的研发,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运营的效率,更是为金融机构把控风险提供多一层屏障。这方面有三个点值得关注。

第一是大数据画像。我们基于百度生态上对用户的感知和认知,可以刻画出用户的整个画像,比如用户学历、职业等对应金融消费能力的特点。

第二是大数据多维度防伪。这项功能具备很强的反欺诈能力,也提升了造假的代价。

第三是与传统金融数据之间形成互补,尤其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之间形成较好的互补效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控制大数据风控当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

在处理大数据风控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几个问题。第一,数据比较高维,同时是非结构化的;第二,数据很稀疏;第三,与推荐和搜索引擎相比,金融的样本量相对较小。

编辑:秦云

关键词:金融科技 中国实践 度小满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