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越开放 营商环境越优化

全国政协常委马正其谈商事制度改革

2019年11月01日 10:20 | 作者: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得越大,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要求也就会越高。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已升至第31位,并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回望去年11月,中国举行第一届进博会,透过这个窗口,全世界感受着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所输出的成果和红利。

而首届进博会落幕以来的这一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

久久为功。

在第二届进博会渐近的重要时刻,回望我国营商环境优化之路,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把关注点放在了商事制度改革上。

“商事制度改革可以称得上是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国的商事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释放了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马正其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说。

企业是创造就业、创造财富的源泉,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许多国家都把新设立公司的便捷程度、新设立公司的数量增长,作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对营商环境最有感知的也正是企业。

“在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形成了新一轮创业创新热潮。”在马正其看来,这股创业创新的热潮正是商事制度改革成果的体现。“如2018年,全国实有企业3474.2万户,其中公司制企业3015.9万户,约占企业总量的87%。日均新设企业1.84万户,是改革前日均新设企业量(6857户)的2.68倍。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18亿户,其中,企业3684.32万户,个体工商户7880.83万户。新设市场主体持续较快增长,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此外,新产业新业态也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马正其进一步举例说,“近年来,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占到80%以上。2018年新登记企业中,第三产业(服务业)企业536.83万户,同比增长12.0%,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速(7.5%)高出4.5个百分点。”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增加了吸引力。”马正其强调说,“因为从国际趋势看,创造更为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改革潮流,也是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当下,我国市场主体已进入亿户时代。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了外资企业立法体系,也催生了各类外资企业。“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的增长,正是得益于‘放管服’改革,得益于国家不断破除阻碍市场准入的各种堵点。”马正其说,但他也强调,市场已经有了新变化,进入“亿户时代”,那么,监管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市场监管部门应该继续落实‘宽进严管’要求,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公示即监管’‘共享即监管’,持续创新运用企业信息公示。‘双随机、一公开’、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手段,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努力做到以‘管’促‘放’、以‘管’促‘活’,实现从重审批轻监管到宽进严管、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根本转变。”马正其说。

为此,马正其建议:首先要以加快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配套规章制度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信用监管顶层设计。

“原因在于,《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自2014年10月实施以来已逾4年,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信用监管工作形势变化的缺陷。”

同时要以持续抓好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工作为着力点,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1.18亿户,虽然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有60多万人的队伍,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不能算少,但仅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干部去盯、去看、去守,不可能做到有效监管,从长期来看更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必须在有效提升企业守法守信的自觉性基础上,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多位一体的社会共治新格局。而增强企业自觉守法守信意识,使企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工作的重要的着力点。”马正其建议说。

“此外,还要以有效实现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为重点,进一步夯实信用监管工作基础;要以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手段;要以稳妥有序推进信用修复和探索开展强制退出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马正其建议说。

不过,马正其也提出,监管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是促进企业自律,进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因此,推动由“企业向政府负责”转变为“企业向社会负责”,使企业承担起主体责任,突出企业自我承诺,才是至关重要。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企业 监管 环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