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芭蕾台上与台下“同频共振”:呼唤更多中国特色

2019年11月04日 10:4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国芭蕾台上与台下“同频共振”:呼唤更多中国特色

    图为中央芭蕾舞团在昆明剧院献上西方经典浪漫芭蕾《仙女》。 康平 摄

中新网昆明11月2日电 题:中国芭蕾台上与台下“同频共振”:呼唤更多中国特色

作者 缪超

台上,“仙女”翩翩起舞之后,波澜壮阔的“黄河”气势奔涌而来……掌声的频度表明,台下似乎更喜爱“黄河”。

近日,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到访云南,在昆明剧院献上西方经典浪漫芭蕾《仙女》、中国特色芭蕾《黄河》、现当代中西融合芭蕾《生命之歌》三场中外经典芭蕾舞剧。

图为中央芭蕾舞团在昆明剧院献上西方经典浪漫芭蕾《仙女》。 康平 摄

图为中央芭蕾舞团在昆明剧院献上西方经典浪漫芭蕾《仙女》。 康平 摄

19岁的赵欣悦毕业于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她今年8月回国加入中央芭蕾舞团。在昆明剧院,她成为舞剧《仙女》的主演,与众“仙女”们用轻盈翻飞的白纱与足尖舞鞋勾勒出降临凡间的精灵形象。

芭蕾舞与音乐会欣赏方式有所不同,欣赏音乐会在一曲曲终时,台下观众才能鼓掌,而欣赏芭蕾舞,观众只要看到精彩动作,就可报以掌声。赵欣悦说,“观众掌声越多越热烈,我们芭蕾舞者的表现就越出色。”

“仙女”们的舞蹈极具浪漫主义的空灵唯美、超凡脱俗的气质韵味。在五分钟之后,台下响起了第一次掌声。结束时,共获得约8次掌声。

接下来,根据冼星海名作《黄河大合唱》创作的芭蕾舞剧《黄河》登场,穿越历史与硝烟的大无畏情怀,在芭蕾语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台下观众报以约15次掌声,表达了对舞剧的喜爱。

“云南虽处中国西南边陲,依然能频繁欣赏到芭蕾舞剧。”李珂是一名芭蕾爱好者,“这些年,俄罗斯、法国、乌克兰等国家的顶级芭蕾舞团纷纷来云南演出。”

“《天鹅湖》《胡桃夹子》《吉赛尔》《堂吉柯德》《仙女》等西方芭蕾经典剧目都欣赏过。”他说,看中国的芭蕾舞团表演,最想看的,是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剧。

欣赏中国芭蕾,国内与国外观众的想法是相同的。中央芭蕾舞团演员队副队长刘琪告诉记者,“我们常到国外演出,国外观众点名要看《红色娘子军》这样的‘中国式’芭蕾。”

图为中央芭蕾舞团演出前排练。 康平 摄

图为中央芭蕾舞团演出前排练。 康平 摄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观众欣赏到西方顶尖芭蕾舞团表演,已非难事;另一方面,中国芭蕾出国演出交流也成为常态。适应全球化,中国芭蕾在世界芭蕾中的角色,愈发独特和清晰。

1964年,中央芭蕾舞团的看家戏《红色娘子军》诞生,开创了中国芭蕾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先河,该剧在国内外常演不衰。此后,在汲取经典芭蕾精髓的同时,中国芭蕾始终致力于创作中国风格和特色的芭蕾作品。

近年来,如《林黛玉》《黄河》《梁祝》《过年》《鹤魂》《敦煌》《沂蒙三章》等一批批深具中国文化烙印和时代精神的芭蕾舞剧,被不断推上舞台。

此次,中央芭蕾舞团在云南演出的第三场芭蕾舞剧《生命之歌》,是以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作为音乐基调,同时融汇中国庄子哲学,彰显了对生命天地的宏大思考,同样收获台下不断的掌声。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的芭蕾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素材。”刘琪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西方艺术来展示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讲好更多中国故事。”(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芭蕾 中国 台下 芭蕾舞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