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厉以宁:金融领域新开放需要勇气和耐心

2019年11月14日 13:40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图片来源:东方IC

图片来源:东方IC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充分肯定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事实上,结构比总量更为重要,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经济实力就无法继续攀登高峰。所以,未来的改革开放不在于规模,而是要将结构性改革与改革开放连在一起,让经济走上新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是一个渐进过程,欲速则不达。金融的改革开放,也必须放在这个背景下思考,是一个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的过程。

金融开放的核心是进一步市场化

从历史上看,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市场化,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要从最薄弱的环节做起。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原则,中国最薄弱环节在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先在农村、小城镇、经济特区开始改革,使得大家的积极性都焕发出来了。

改革开放40多年也见证了中国现代金融体系架构的初步建立和市场化。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正式拉开了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序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和资本金融正式起航。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然而,目前在金融领域,垄断和高度管制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阻碍了社会资本,包括国外资本的进入;另一方面导致供给不足、效率低下、价格过高。因此,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引入社会资本平等竞争,同时扩大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是释放金融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

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打开思路,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金融的改革开放才会迎来新篇章。自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速,集中出台了多项市场开放政策,这是在客观分析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及历史经验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政策与选择,它具有历史必然性。下一步,中国一定会坚决而有序地加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宏观目标方面,中国金融体制应当成为以市场调节为第一次调节、政府调节为第二次调节的体制,两个调节均覆盖全社会,二者的关系是:凡是市场能够做的,就让市场去做;市场做不了的,或市场做不好的,再由政府去做。

金融开放的根本在于支持实体经济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无论是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或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原因,即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创新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导致金融业过度自我服务、自我循环。

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部门,实体经济部门所拥有的金融权是金融体系的一个基础性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部门,一旦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泡沫的产生便在所难免。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而言,是一种外部植入型金融体系。这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和居民没有金融权,以及金融机构的设立、金融产品的问世和金融业务规模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行政审批。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外植型金融体系的缺陷愈发突出,如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资金错配现象愈加严重。因此,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是改革的根本方向。

2012年初,中国召开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和本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开放充分、竞争激烈的行业,进步就越快,金融业也不例外。近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其本质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例如,随着海外市场的开辟,与外国企业合作经营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金融业为其提供的支持也越来越大,这便是在开放的过程中让金融回归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金融改革开放需要“稳中求进”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应当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继续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与此同时,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的经济新常态是“稳中求进”,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金融业也是如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稳健中性”。“稳健中性”意味着金融不能自由化发展。所谓金融自由化并非指的是金融市场化,而是撤掉政府监管,看起来更加市场化,实则不然,它会导致金融领域出现紊乱。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教训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所有经济学家在总结这段过程的时候都认为,正是因为缺乏金融监管,才演变成金融不受政府管理、利率全放开、资本市场全放开的状况,投机者横行,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因此,在保持金融市场化发展的前提下,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引导金融业态的发展稳中求进。

此外,“稳健中性”的金融改革开放,一方面应该更主动地将更多民间资本、地下金融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应扩大引进外资,让金融业在竞争中性的环境中加速发展。

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上,金融的改革开放不能拖,更不可止步,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解放思想,这需要勇气;但同时,对此也必须有顶层设计,通盘考虑,稳中求进,这也需要耐心。(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金融 实体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