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全国政协调研组内部座谈会说了几件事全都是干货

2019年11月19日 11:00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20191119001-zx6

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民营经济是活力之源。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存款之门向民企大开,贷款之路却常常受阻。在全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同时,民企融资担保链条依旧较长。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10月下旬,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调研组,赴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展开实地走访调研。4天时间,走访了十余家企业,召开了5场座谈会,调研结束前的内部座谈会也从预定的1个小时,开到了两个半小时。在这场内部座谈会上,委员们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

贷款难、难贷款,三大金融体系分工要再厘清

———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明生

这次调研,我有几个体会。

第一是贷款难。改革开放初期,我搞乡镇企业信贷时发现,当时有种讨论,是温州模式好还是苏南模式好。那时我在农总行接待苏南客人,大部分是由乡镇长兼任企业的总经理,当时连资本金都没有,特殊情况下,还发放了资本金贷款。现在,有些法人又想戴顶红帽子,觉得带上帽子,心里会觉得安全一点,这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此外,还有周期性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寿命周期短、起点低。这两点就会造成其贷款难。因此,要提升融资效率,还是要优化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关系。

第二是难贷款。银行也是商业主体,既要满足监管指标,降低贷款不良率,也要维持自己的利润率。因此在选择贷款企业时,会有优先劣后次序,以降低风险。因此,我认为贷款难、难贷款,不是到一个时点就不难了,而是一个不断破解又不断产生的过程,在大家都有难时,需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化和市场化进程,按市场规律操作。

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大体系分工应进一步厘清,而不是大家认为这个企业好,就都向它集中发力,贷款垒大户后患无穷。谁该干什么,要规范运作,加强监管。与此同时,要规范各级政府主导的担保机构,明确鼓励扶持重点对象,不能全面开花,以防止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应承担的经营风险转嫁给担保公司。

“建议建立一个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

总的感觉是,自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成效明显,民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各地各部门对民企发展高度重视,基层银行服务民企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很多银行还搞了三年规划,总的来看,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金融供给能力和小微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为突出矛盾。

中国小微企业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和其他国家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我们企业数量超大,小微企业4000多万家,个体经营户1亿户,但金融机构到目前为止的贷款数量是2000多万家,只服务了一半,供给能力确实不够,需求又是巨大的,这个问题,或许是全球唯一的。2000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总计10万亿元,实际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因为贷款数额和实际可用数额存在差距,比如,一些银行要求企业将一定比例贷款又存回银行,有的银行要求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总之,实际可用资金要比报表上贷款余额少。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缺口高达4万亿美元。当然,国内也有一些调研测算,比如,41%的小微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去市场发债就更加困难。民企评级普遍不高,发债违约率较高,债券净融资是下降的。供给本来就不足,再加上各种问题,供给就更少了。

一路调研后我认为,中小微企业情况也在分化,20%左右的头部企业不缺钱,500万以下贷款额度的,也找到了解决办法,许多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风控识别客户,迅速放贷。真正难的是有2000万元-2亿元资金缺口的小企业融资。一方面资金需求较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没有好的办法来支持,现行的大数据风控模式实现不了,只好回到抵押、担保的模式。这部分小企业就业人数一般在200人以下,生产经营具有一定规模,从事与民生直接相关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消费和解决就业方面作用较大。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成立政策性小企业金融机构。

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看,他们都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运用各种工具与手段,帮助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由此,为了持续关注小企业问题,建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成立专门委员会,长期跟踪小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问题。

其次,要控制市场化担保公司的数量,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新成立了一大批准金融机构,最后负担全部转嫁到企业身上。因此,要搞真正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改变目前地方政府担保公司市场化经营问题。

第三,研究建立动产融资体系,让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未上市股权等得到确权、登记、评估、流转。同时建设解决应收账款拖欠的长效机制。要运用现有电子票据交易平台,开展商业票据发行、增信、流转等业务,培育发展企业的商业信用。

第四,征信问题还需要引起大家广泛重视,现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很大,但问题依旧较多,建议全国政协专题调研。

要关注国企拖欠民企账款问题

———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金融科技手段要运用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上,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把小微企业综合系统建立起来,以此全面了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情况,促进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

管理风险,首先要承担风险,然后再分散风险。

同时,要解决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有的拖欠长达7年,企业受不了。

担保公司搞不好,会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点

———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

总的感觉,第一,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基层金融机构尽力、敬业,不仅运用了现代技术,也修订了相应规定,使得小微企业融资有较大增长。一个感觉是,在目前体制框架下,基层该做的都尽力做了,该改的也都尽力在改。

第二,我们发现了很多担保公司,有的是商业运作,有的是地方财政局控股,有的是既商业运作又政策性干预。我觉得,对于政策性担保公司,目标必须单一,数量必须有限;对于所有担保公司,监管都必须严格。否则的话,担保会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点。

第三,有两个深层次问题需要思考:一是大家都反映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事实上,很多数据都是有的,只是数据分散,如何用好,并不容易,需要创新。二是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问题。由于民企是受硬预算约束的,这个不对称性是导致国企和民企在融资上不能被公平对待的根源。因此还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

不要给民企贴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国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正国

民企融资难,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建议不要叫民企、国企、央企,大家可以称呼企业为大、中、小、微企业,因为一旦贴上标签,歧视就永远存在。

第二,我们也要注意市场规则与政治安全之间的问题。很多银行明知道贷给国企也有较大风险,却依旧要“把肉烂在国企的锅里”,他们怕的就是如果“肉烂在民企锅里”,自己的帽子就没了。

第三,商业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是回避不了,需要尊重的。

因此我建议:一要逐步淡化所有制的划分,二是成立政策性银行。

稳企业杠杆,提升金融差异化服务能力

———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香菊

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状况是我国经济晴雨表的反映,对它们的金融服务要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与时俱进,贷款抵押物不能只考虑躺着的房子站着的地。陕西是果业大省、资源大省,同时高校科研院所较多,也正是如此,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时,如果只采用传统方式,让企业自己往既有标准上去靠,恐怕小微企业都很难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标准。因此,我建议,还是要差异化地调整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抵押物。

在去杠杠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对于量入为出的民企而言,要区别不同情况,我觉得还是要稳杠杆。对其金融服务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向改革要出路,可根据农产品销量或订单、科技型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等作为抵押物,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可以考虑把企业按所有制分类变为按规模行业分类和投资者分类。

各种企业需要公平竞争的环境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之后,大家都行动起来了。但值得关注的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能是一阵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否则,工作重心调整了,民营企业融资中的老问题又会突出起来。总的来说,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国有经济,在现阶段需要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环境。政治定位在不少人的潜意识当中还是存在的,给国企贷款,出了问题,是这个口袋到那个口袋,而给民企贷款,出了问题就可能说不清楚。还有大家谈到的企业信用评级,同样的经营状况,甚至经营的更好,不同所有制,评级结果不一样。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增长阶段转换,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行业内竞争加剧,许多企业会被淘汰,这个时候出现企业经营困难是正常的,缺少竞争力的企业是要退出的,很多行业,原来有100个企业,将来可能是50个,甚至20个。只有经过这种市场出清过程,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但需要关注和防止的一种情况是,由于发展条件不平等、竞争不公平,优的不胜,劣的不汰,出现所谓的“逆向选择”,这对提高效率是不利的。许多同志都认为,以后金融机构贷款,是不是不要再按所有制来分类。企业可以按照规模、行业等属性分类,比如大型、中型、小型企业,机械行业、电子行业的企业。另外再划出一个序列,按企业的投资者来源分类,比如中央国有资本投资者、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还有境外投资者等。从现实情况看,简单地按所有者划分企业越来越困难。作为上市公司的央企,除了国有资本外,也有大量的非国有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还有境外投资者。而民企中,直接或间接的国有资本投资者也很常见。在逐步成熟、高质量的市场体系中,单一所有者的企业越来越少,混合所有是一种常态。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就是要适应这种常态,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提供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大部分是对中小微企业服务,需要加强的是对这些类型企业服务的专业化能力建设。

编辑:秦云

关键词:企业 贷款 调研 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