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产业对接 产业对接

“消费扶贫”助“陈菜园”闯出新富路

2019年11月20日 14:09 |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 

商丘观察记者 王平 刘梦珂 本报通讯员 杜传忠

11月2日,一辆豪华大巴停在睢县蓼堤镇陈菜园村一望无垠的大田边,从车上走下十几位老人,按他们自己的话说,眼下正是秋收后腾茬季节,来到陈菜园,主要是看看地里蔬菜长得怎么样。

这些人是由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帮扶工作队牵线的消费扶贫队员。

近年来,睢县蓼堤镇陈菜园村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做大做强了蔬菜种植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如今,陈菜园还开启了“消费扶贫”模式,开辟了“买”和“卖”的互通新渠道,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引导村民走上蔬菜种植路

“谁都没想到我们村能把蔬菜种植发展成这么大规模,当时让村民种,大家还不敢搞,怕赔钱,如今村民抢着学、争着搞大棚种植。”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文立说。

据介绍,2018年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帮扶工作队来到陈菜园,看到村里有种植蔬菜的传统,除了满足自家餐桌上能有几样时令的新鲜蔬菜外,还拿到集市上换几个零花钱。但农民守着菜园,却过着穷日子,于是决定把该村蔬菜种植的产业做大做强。

为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工作队带着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到蔬菜种植产业发达的山东考察,村民看到山东青州、寿光等地采取大棚种植蔬菜瓜果,每亩收益可达到上万元,有了信心和劲头。

虽有效益的诱惑,但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仍不敢轻易尝试。

“只有自己先做起来,让村民看到好处,他们才会跟着一起干。”陈文立卖掉自己正在运营着的两部运输车,建起了两个暖棚种植辣椒,当年就收入5万多元。村民们看到了收益,渐渐打消了顾虑。

为了解决村民建大棚的资金,该行捐赠120万元。同时,帮扶工作队专门从安阳聘请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种植技术,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并专门建立微信群实时指导村民种植,以确保首批大棚种植成功。

此外,为了拉长产业链,该行投入资金20万元建设了交易市场;投入资金19万元建设了滴灌系统;协调扶贫资金50万元,建设了200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投资30万元建起了育苗棚。同时,注册无公害绿色产品“陈菜园”商标,让传统产业有了自己的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也让村民逐步踏上了脱贫致富路。

“大菜园”鼓了村民钱袋子

随着蔬菜基地的发展,陈菜园逐渐形成了一套扶贫带贫模式:“地亩收入+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小额贷款产业扶持+扶贫产业项目保险+脱贫成效奖励”。

“大棚有一座,吃穿不用愁;大棚三五座,三年盖小楼;大棚有十座,富得直冒油。原来在我这里打工的贫困户多数挣了钱,脱了贫,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大棚产业。”村民陈学强告诉记者,他承包了30亩地搞蔬菜瓜果大棚,春种西瓜,秋种线椒,年收入20多万元。

正如陈学强所说,很多村民像他一样,搞起蔬菜种植,不但自己富了还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9年5月,陈菜园村147户贫困户依靠种植蔬菜全部脱贫。

驻村第一书记张红建告诉记者,他们虽然摘掉了穷帽子,但我们感觉刚刚脱贫的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很脆弱。于是在银行领导的倡导支持下,我们组织开展了结对帮扶消费扶贫的方案。把陈菜园的绿色环保蔬菜作为中行河南分行1.5万多名职工的菜篮子,解决了蔬菜销售问题。“这次职工组团来到陈菜园,一是察看来自陈菜园无公害蔬菜的质量;二是体验一下农耕文化,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菜地,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这不仅是爱心的体现,同时更多应该是一种责任。”

目前该村大棚种植已发展到245亩,年产值达600多万元,每年增加净收入3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消费扶贫”助“陈菜园”闯出新富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