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为这样的开放“叫好”

2019年11月21日 09:13 | 作者:司晋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接近一周时间过去了,人民政协报“全国政协机关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的报道,在读者中依然热度不减。不仅因为记者精准记述了公众走进全国政协这座“神秘”机构的收获,更因为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看点。

对于“全国政协”这个名字,公众并不陌生,但它的身影大多是在新闻上看到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协商会……以及每有大事发生时,伴随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这些“高大上”的名字,一同被播音员播送。不仅如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也给政协带来了高知名度。然而,或许恰恰是这种高度,令普通人感到难以接近,如同此次公众开放日里,一位家住全国政协机关附近的参观者所言,“感觉(踮起脚尖也)够不着”。面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公众普遍有一种“似近又远”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国家大政方针都是从这些深墙大院“飞”出来,条条关乎老百姓衣食住行;另一方面,普通人基本上没有同这些机构直接接触的机会。

政协究竟是什么、做什么?与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借助公众开放日,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年龄的参观者们走进政协,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魅力,聆听了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发挥的作用,了解了促进民生改善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有参观者在航天系统工作,参观勾起了他对于人民政协在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中所做贡献的回忆;有参观者想来看看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场景和电视上看到的有无差别;而那位原本觉得政协“够不着”的参观者,当了解到政协还关注孩子们吃饭这样的家常事,一下子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而“努力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正是近年来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全国政协与“开放”这个词语结合起来,共鸣由此而起,温度从此而来。此番效果表明,公众开放日是一座桥梁,一个契机。越多的人走进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理念就越深入人心。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政协 开放 公众 全国政协 参观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