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副主任郑哲:

从跟跑到多领域领跑

——中国心血管病诊疗技术实现不断突破

2019年11月27日 12:39 | 作者:王天奡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9-11-27zx601_P_1_464_624_1020_1458


近日,《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在京发布,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连续5年以报告的形式,向行业和社会全面客观展现我国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

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首次分离沙眼衣原体、研制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分化诱导治疗白血病,到以微创化、个体化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技术水平持续进步”,发展进入快车道。如今,仿佛只应出现在电影画面中的机器人手术其实并不算新鲜事,自1997年第一台医用机器人“主刀”成功后,截至2017年,各类机器人手术已达到7万余台。更有人工智能、3D打印、靶向治疗等“黑科技”陆续进入临床。

这一切,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郑哲教授是一位亲历者。在他所熟悉的心血管病防治领域,郑哲用一句话总结:从上个世纪跟跑,本世纪初并跑,到当前多个领域领跑,我国心脏外科和血管外科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诊疗技术不断突破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心血管外科从新中国成立前到现在实现了非常大的飞跃。我国的第一例心脏手术是1944年,由阜外医院的第一任院长、时任重庆中央医院院长吴英恺主刀。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心血管外科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一路成长,现在很多常规技术,如搭桥、瓣膜、先心性技术都已经非常普及,而且与国际水平没有差别。”郑哲回忆,20年前很多医生要到国外如欧美国家学习,现在中国则要接受大量其他国家,比如日本、欧洲国家的医生到我国来学习,这是我国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佐证。

从第一例心脏手术到新中国迎来辉煌70周年,在心血管病诊疗领域,众多自主研发的先进成果足以让郑哲如数家珍:经外科途径介入技术治疗结构性心脏病,是具有中国心血管外科特色的新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适合国人解剖特点的经心尖植入主动脉瓣和经心尖二尖瓣成形系统,已应用于临床;此外,我国医生利用单纯超声引导进行经皮介入治疗,率先实现了“不开刀、无射线、不全麻”治疗常见结构性心脏病,多项相关新技术均为世界首创;在先心病治疗领域,中国医生原创的双根部调转手术进行复杂先心病的解剖矫治,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既往术式,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讲到此处,郑哲的声音洪亮起来,“我想讲几个能够体现新外科发展的例子。人工心脏是最复杂、最精密的设备,要植入人体代替人的心脏功能。以前我国都没得用,因为国外的产品价格太高了,我们根本负担不起。这几年我们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我们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采用磁悬浮无接触轴承,体积小,生物相容性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心脏之一。这一医疗设备已经进入了中国药监局的审批和临床试验,很快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这是非常大的突破。”

“还有,无射线介入治疗,无射线通过超声引导可以很好地做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对于原来没有办法接触射线的比如孕妇和儿童,他们的先心病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得到很好治疗。”

“还有,大血管技术、心脏主动脉手术是非常凶险的,这种出现血管病变破裂就会有生命危险,做手术的风险也特别大,现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介入或者介入和外科一起做的方式可以使手术变得非常安全。”

“还有,烟囱技术、潜望镜技术都是我们首先做的,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技术,这样使这一类疾病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疗。”

“还有……”郑哲一时停不下来。作为《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编撰者之一,他还有很多未尽之意。

“例子就很多了,不再多举。这些成果一方面是前辈的探索和艰苦奋斗打下的基础,包括整个心血管领域所有专家的坚持和努力,更重要的还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为心血管专业和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注入动能和力量。”郑哲说。

防控和诊疗规模持续扩大医疗质量显著改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郑哲介绍,近十年来,心血管病的防控和诊疗规模都在持续扩大。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2018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患病人数约3亿人,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加强高血压防控和诊疗工作,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标准化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目前培训覆盖31个省份,为基层高血压防控和诊疗提供巨大助力。数据显示,2018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控制率增加了2~3倍。”郑哲说。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郑哲透露,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75万余例,较2016年增长13%。其中,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近10年来以每年20%的比例增加,2018年完成近4万例。此外,心脏移植手术量以每年近20%的增幅稳步增长,2018年累计完成490例,心血管诊疗技术可及性持续提高。

防控和诊疗规模扩大与技术进步,带来了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显著改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院内死亡率为1.7%,2018年下降至0.9%,6年下降了47%。其中,冠心病治疗的主要外科手术———冠脉搭桥手术从2004年至2017年,在年手术量保持5%-10%的增幅的同时,手术死亡率从2.8%下降至2.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从7.8%下降至3.8%,住院天数缩短2天,我国目前的水平与美国已经持平。冠心病治疗另一种主要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死亡率稳定在0.23%的较低水平。

“未来,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将继续以‘质量控制和改进’为工作目标,加快技术创新和临床转化,强化质量监管,提高心血管病诊疗同质性,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郑哲表示。


编辑:刘畅

关键词:治疗 技术 手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