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储冬爱:《决战中途岛》的两颗“钉子”

2019年12月06日 10:13 | 作者:储冬爱 |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分享到: 

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储冬爱

大仲马有句名言:历史是颗钉子,用来挂小说的。这是两百年前的话,搁如今,恐怕要改为挂电影了。二战题材经久不衰,近日《决战中途岛》上映,受到诸多影迷认可。谈及该片,大家或曰真实,或曰视听大餐。有历史癖的军事迷们,甚至整理出观看指南,包罗中途岛海战万象。由此,足见观众之用心。影迷们苦“手撕鬼子”久矣,今有老实的还原历史之作,获得由衷掌声自是当然。

《决战中途岛》的两颗“钉子”

在一篇访谈中,导演艾默里奇表示,最喜欢的战争片是《遥远的桥》《拯救大兵瑞恩》和《桥》。三部皆为二战题材,其中《遥远的桥》从战略谋篇到战场细部,照顾得都颇为周全;《拯救大兵瑞恩》为扛鼎大作,成为这一题材经典影片的代名词;《桥》也影响了中国几代观众。大的要运筹帷幄,小的要金戈相拨。艾默里奇最喜欢的,广大影迷也觉得好,大导演的口味也是观众的家常口味。自然,《决战中途岛》也有其独到的再现历史的视角和技巧。

夺人心魄的,是超强的沉浸感,还原历史的真实感。艾默里奇说:“《拯救大兵瑞恩》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让人沉浸的一部,尤其是英国、美国军队从海滩登陆的一幕相当好。”高度还原战场细节、细致再现战争硝烟、细腻描摹人物感受,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置身战斗现场的紧张感,沉浸的感觉,无外乎此。沉浸,就是战争场景的沉浸,不是3D胜似3D,《决战中途岛》显然有这样的追求。

影片开头,珍珠港被袭,烈火翻滚,“零式”战斗机呼啸,美军士兵双手被烫脱皮,攀绳逃生。剧烈的灼痛感,也似乎让观众触及。还原现场,剧中人物的感受就是观众感受的延伸,观众替他们感受苦痛,吞吐硝烟。类似场景,所在多是。铺陈八十分钟后,带来沉浸高潮感受的,是以贝斯特为代表的无畏式轰炸机队的俯冲轰炸。逼真的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投入战斗,陪着主人公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咬牙投弹。观影感受,完全不亚于头显VR式的手足并用、血脉偾张。可堪类比的有,《血战台儿庄》注重“硬核”的技术流,《地雷战》更是长盛不衰。作为教学片的《地雷战》,以及类似于纪录片的《决战中途岛》,在还原战争真实性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能抓人心魄。

《决战中途岛》的两颗“钉子”

注重普通人的战争经历和感受,是《决战中途岛》的另一抓手。艾默里奇说过:“你去回顾我所有的电影,会发现讲述的都是非常普通的人,不得不去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怪事。比如外星人入侵,洪灾等。”普通人面对大困难,如何自我超越,激发勇敢、善良、责任、同情等人性力量,再现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艾默里奇式的“类型电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展现人,展现普通人,电影中负责情报的莱顿少校、玩命不怕死的贝斯特,以及稳重的麦克拉斯基等,一系列的人物群像生动可感,甚至日军中与舰同沉的山口多闻都让人印象深刻。相比来说,1976年版的《中途岛之战》中,将士印象模糊,虽然在彼时的技术环境下也做出了大场面,但刻画人物用力平均,人物并未通过合情合理的细节来体现,一番天雷地火后,观众所得只是好莱坞式的“爆米花”。

而《决战中途岛》中的关键人物皆有所本,取自真人真事。贝斯特牛仔式的冒险和勇敢,通过训练时故意制造飞行故障以磨练技术来体现,区区数秒,为以后他超低俯冲,一弹炸沉“贺诚”号做了很好的铺垫。再如,负责密码破译的天才,虽则不是重要角色,但他不修边幅的聪明怪人式的调调,让人倍感可亲。考究的细节,附随于角色:贝斯特夫人问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不能升迁,显得直率、泼辣;被俘后傲然不屈,被沉海底的机械师,其勇敢来自于在帝国大厦几百米上空作业的叔叔的人生观;机枪手莫雷一度的恐惧和厌战,是人性软弱的舒缓,让人心生理解;还有杜立特送给中国游击队的打火机,等等。每个人物后面都有扎实的细节,显得生动可信,胜过了1976版的《中途岛之战》。

以上二者,可看作两颗硬“钉子”,把《决战中途岛》牢牢地撑挂了起来。

《决战中途岛》的两颗“钉子”

熟悉好莱坞战争片的影迷,在观影过程中,会有这样的疑惑:反思战争的情节怎么没有了,与黑人士兵并肩作战的桥段怎么不见了?在《中途岛之战》中,有日裔姑娘与美军飞行员的爱情戏,旨在批评当时右翼对日平民的政策,虽是好心,但主题先行,颇显突兀,很是牵强。《决战中途岛》则没有植入类似情节,而是单刀直入,一反观众习惯的好莱坞模式,倒也有直来直去的畅快。

对于知晓美日交战细节的历史迷来说,《决战中途岛》虽是视觉盛宴,但在几个关键细节上过于简略,以致于让观众有看热闹、看不大懂之感。例如,尼米兹将军要确认日军电报“AF”就是中途岛,莱顿少校指令发送假电报让日军上当,这是决定战局的最重要的情节。但遗憾的是,影片对此交代不清,对情报战的精微奥妙处理得过于含蓄或简单,几乎是一带而过。倒是《中途岛之战》对战略布局有全局视角,对情报决策的过程有合理的交代。日军侦察机因加油的原因迟飞半个小时,贻误目标,在《中途岛之战》中也表现得很充分,这也是战局中的关键环节。而《决战中途岛》对类似重要节点的淡化处理,让人不明就里。

对信息战用心着墨,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效,《模仿游戏》即是范例。两相比较,《中途岛之战》以表现战略布局、重要节点的文戏见长,《决战中途岛》以还原战争真实、刻画人物生死搏斗的武戏胜出。对照观看,可详略结合,窥历史全貌,又可对比电影史发展各方面的变化,看到两种不同的视角和取向。(储冬爱)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决战中途岛 观众 储冬爱 钉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