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石 羚:眼里只有“星”,难免丢了“我”

2019年12月06日 15:22 | 作者:石 羚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遇见你,我有了抵御孤单的能力”“遇见你,我有了追逐梦想的勇气”,曾有粉丝在歌词中表达对明星的感激。陪伴成长、砥砺前行,他们从偶像那里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从买海报、攒专辑,到学穿搭、买同款,从建贴吧、发视频,到打广告、搞集资,与时尚潮流、社会变迁相伴随,追星的形态不断变化,粉丝也经历了从观赏者、互动者到造星者的蜕变。与此同时,“粉丝公益”模式也日趋成熟,一些粉丝在“饭圈”的文案、美编工作中磨炼技能,更多歌迷、影迷选择为作品而不是为流量买单,理性追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要谨记的是,追星的表达千变万化,文明理应一以贯之。这几年,线下的电影“锁场”、追星“机闹”现象时有发生,线上的互泼脏水、网络“控评”、倒卖信息不时出现。在近期出现的一些明星失德行为中,一些粉丝更是罔顾是非,一味为“爱豆”辩解、攻击他人。恶语伤人,缺乏基本的文明涵养;以爱为名行网络暴力之实,只会为虚拟空间增加戾气。何况,他者不是敌人,追星更应尊重多元化选择,如果以侵犯他人权利、公共权益为代价满足一己之私,就容易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反思粉丝行为,也许“偶像即是自我”更能概括时下粉丝心理。社会心理学认为,偶像往往被看做自我的延伸、理想的自我;而在粉丝抱团的互动中,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成就感,对偶像的仰慕也与日俱增。但问题恰恰在于:现实的偶像未必是理想的自我。眼里只有“星”,难免丢了“我”。如果因为爱而盲目,陷入选择性无视、无根据吹捧的窠臼,听不得批评建议,不容许低人一头,就容易产生“狂刷好评、怒骂差评”的网络大战以及比拼礼物奢华、排场阔绰等非理性追星行为。

去年,辽宁公安部门公布了多起“粉丝机闹”事件,相关涉事人被列入民航黑名单,引来网友点赞。的确,“爱你没商量”不等于“横行无阻挡”,规矩立起来、执法严起来,方能为不理智的粉丝敲响警钟。当然,让追星族尤其是其中的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只靠“粉丝的自我修养”,还需家庭、学校、明星、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学会赞美与鼓励,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学校多几分关爱与倾听,着眼于身心健康而不只是学业成绩;明星以身作则,在技艺上、品德上释放榜样力量;社会提供更多生活学习空间,让耳机、电视和网络以外的世界更丰富、更精彩。

偶像的梦想代替不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路终究得自己来蹚。追星不是不好,重点在于不要偏航。正如一位年轻人所表达的那样:粉丝才是粉丝文化的主角,我愿和“爱豆”共成长。愉悦身心、拓展爱好是成长,见贤思齐、寻找力量是成长,不再沉溺、不再“忘我”也是成长。保持自我,保持理性,“星光”才能点亮人生旅途。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粉丝 追星 眼里 难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