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脱贫者说 脱贫者说

“鸡博士”姜和平:让贫困户家的土鸡“飞”得更远

2019年12月06日 17:21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5日电(记者魏婧宇)在内蒙古武川县白彦山村,一群群土鸡在山林间溜达,不时低头捉几只虫子吃,有的土鸡还扑棱着翅膀跳上树枝。

白彦山村以养鸡为主要产业,十几年前家家户户都是集中养殖,看到这种散养鸡,村民们会说“这是不懂技术的人这种养法,小鸡苗撒在外面就不管了”。如今,村民们了解到生态养鸡的好处,基本都开始散养“溜达鸡”。帮助村民改变养殖思路的,正是武川县山林虫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姜和平。

“散养不是随便养,而是以更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什么时候放到山林中,什么时候收回来集中养殖,小鸡除了吃虫子还要补喂什么饲料,都是有讲究的。”姜和平说,山林放养的鸡以虫草为食,夏秋季可节约饲料30%到50%,鸡群回归自然后品质更好,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散养的鸡每只能卖100多元,产的绿壳鸡蛋每斤15元,是普通鸡蛋的3倍。

姜和平是白彦山村最早的养鸡户,1991年创办了村里第一家肉鸡养殖场。近30年来,他不断摸索新的养殖方式、提升养殖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他还带动贫困户发展生态养殖,将自己探索出的新养殖技术、培育的优良土鸡品种分享给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家的土鸡“飞”出穷山窝。

2017年,姜和平成为呼和浩特市的科技特派员,开始系统性地在武川县及周边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带动更多贫困户养鸡。只有高中学历的姜和平,成为村民们心中的“鸡博士”。

姜和平总说:“养鸡看上去普通,但也离不开科技。”他开始养鸡,正是感受到科技对养殖的重要性。1985年,19岁的姜和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不知道做些什么营生的他,从一篇科技报道中得知,有一种新品种肉鸡,能每月增重2.5公斤,两个月出栏。“真有这么好的肉鸡吗?”将信将疑的姜和平找朋友借了5000元,购进鸡苗开始肉鸡养殖,几年内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还办起了规模化养殖场。

2006年,姜和平发现传统的饲养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上对绿色禽蛋食品的需求,试验对比几种养殖方式后,找到了生态放养与棚圈饲养相结合的方式。“武川县地处大青山北麓草甸草原腹地,散养鸡以野菜、草籽、昆虫为食,再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补喂饲料,培育出绿色又优质的土鸡。”

散养鸡推出后很受市场欢迎,越来越多村民开始找姜和平学习这种养殖方式。为了帮更多村民科学养殖,姜和平于2009年成立了武川县山林虫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141户,带动白彦山村及周边村镇的农户近600户,每年帮农户销售鸡蛋5万多斤、活鸡5000只,养殖户户均增收约5000元,合作社的禽蛋产品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

作为科技特派员,姜和平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各村的养殖场开展养殖技术讲座。进入冬季后,他进行了一系列如何保障土鸡顺利过冬的讲座。

12月初,在庙渠子村的村部内,40多名养殖户围着姜和平等科技特派员,询问着冬季如何增加产蛋量、如何防治疫病、如何在大雪封山时将鸡销往市场等问题。

“冬季要给鸡补光,现在天黑得早,老哥你家鸡舍比较暗,光照少影响产蛋量。”

“二子家的鸡精神不好,可以先调一下饲料配比,一会我跟你回家看看。”

“大娘您不用担心卖鸡的问题,现在合作社和电商合作,现代物流方式能使咱的鸡‘飞’到全国各地。”

温暖的村部内,姜和平和村民们热烈地讨论着养鸡的事,言语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姜和平说,合作社计划2020年养殖山林虫草鸡50万只,年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润1500万元,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

关键词:让贫困户家的土鸡“飞”得更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