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牢记嘱托,把精准扶贫体现在行动上——访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

2019年12月06日 17:28 |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屈荔鹏

“真是没想到,张书记又来咱家了!”11月3日,山阳县漫川镇万福村屋场组贫困群众成传意提着一篮子天麻,还没跨进家门,他的声音就已经传进屋里来了。

“我来看你还有什么困难?孩子学业完成没有?”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的亲切问候,犹如一股暖流流向成传意的心间。

2016年,成传意想发展食用菌产业却没有启动资金。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国瑜立即与有关部门协调,为成传意解决了10万元贴息贷款,并帮扶他栽培天麻、猪苓,发展生产。两年多时间,成传意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盈余。

“重托”激发实干精神

山阳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境内山高坡陡,灾害频发,基础薄弱。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会上,张国瑜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脱贫攻坚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我们要不断发扬敢干、实干、巧干、精干、快干‘五干精神’,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精准要求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干上、反映在增收上。”张国瑜说。

2017年6月28日,张国瑜主持召开了“山阳县传达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议精神大会”,确定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撤县设市、全面小康“两大目标”,强力推动脱贫攻坚与“四化”同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互融共促、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山阳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走产业绿色化、产品特色化路子,将脱贫产业定位在药、果、菌、畜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劳务和电商产业。山阳县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群众收入达标,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持续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组织化经营、市场化营销。

“感情”帮扶焐热民心

带着感情开展精准帮扶,在山阳已经成为常态化。2018年,山阳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增进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

在中村镇十八盘村,走访一户贫困群众,需要走半小时山路。“张书记人心细,只要有人有房的地方,哪怕山再高、路再远,他都要去看看。”中村镇镇长张雄伟说。

73岁的周祥治是十八盘村一组的一名五保户,住在庙沟山上的小土房里。今年4月19日,他搬进集中安置新居。

“最近身体怎么成这样了?”11月5日,张国瑜第三次来到村上,一见面就关心起周祥治的身体状况。

“上次回老家,在山上栽了一个跟头,摔坏了腿。”周祥治说。

“把身体养好,把生活搞好,有困难就找帮扶干部。”张国瑜说。

“谢谢张书记的关心!现在政策好,我啥也不缺,已经脱贫了。”周祥治笑着回答。

今年4月第一次查看周祥治的安置房时,张国瑜发现他家里还缺不少东西,便自掏腰包为老人买了床、被子、电视、餐桌等。他发现老人腿脚不便,坐小矮凳起不了身,第二天就派人送来高凳子。

“张书记不仅用心用情关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更为村里的发展付出了许多心血。”十八盘村党支部书记周天顺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张国瑜为十八盘村筹措资金修河堤、硬化水泥路、美化民居环境,还规划了天麻、反季节香菇等产业。目前,村集体栽培天麻51亩,群众自发栽培14亩,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务实”为民谋福祉

作为全县脱贫一线的“总指挥”、攻坚“排头兵”、临阵“督战者”,张国瑜肩上的担子不轻。

如何让脱贫攻坚一户不漏,责任不卸,动力不减?张国瑜与县委班子集体创新出“互讲互评”机制,在全县开展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讲帮扶措施,群众评帮扶成效;镇村干部讲履职情况,群众评议工作成效;群众讲脱贫情况,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评其内生动力”为主要内容的“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推动形成扶贫有作为、脱贫有实效的经验做法。

在全县开展“过筛子”大排查中,张国瑜带头包村包户。

谁家有困难,张国瑜心中有数。万福村二岔组村民徐成兰、徐成海均为五保户,住着危房。在走访中发现这一情况后,张国瑜便安排镇村按政策为他们建两居室的安置房。再一次走访时,张国瑜发现房子漏水,要求立即整改,并现场制定整改方案。第二天,安置房就开始铺设地砖,加盖彩钢瓦。

胸谋脱贫大局,一心为民谋福祉,张国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滚石上山的实干精神,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截至目前,山阳县计划退出贫困村57个、脱贫1.23万户3.8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

关键词:牢记嘱托,把精准扶贫体现在行动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