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尹维新冰竹画展暨华夏文化与崇贤经典展>品鉴 品鉴

清风正气话竹魂(下)

——记中国冰竹画开拓者尹维新

2019年12月06日 19:3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终身从事美术事业的画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为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尹维新将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清风正气话竹魂”大型美术展览,以此表达他对美术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对伟大祖国的感恩之心。

借来古今壮我胆

深厚的艺术修养、细致的艺术观察、凝练的艺术创作……汇聚在尹维新的笔端,冰竹画与尹维新,可谓机缘巧合。

“那是1985年的冬天,天气很冷,由于生活出现了一些变故,我的心情跌落谷底。我背上写生画夹,回到生我养我的小山村,住到乡下老屋当中。我仍然记得当时回乡散心时,满目冬日枯黄的野草、漫无边际的田间小路。”尹维新回忆说:“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天清早起来,我看到的是冬雾漫天、寒光惨淡的情景,那是深冬的江南,白茫茫一片农庄大地,零下几度的气温紧裹着光秃秃的树干和秃枝,万物凋敝,清冷异常。”

“正在徘徊间,我偶然发现被冰冻住的竹子依然翠绿娇艳,青翠傲然,亭亭玉立。”尹维新陷入沉默,仿佛在回忆着当时的场景:“此后近十年之久,我就开始这样地与冰、雪、风、竹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在以后的冬日里,尹维新开始认真观察冰冻之竹的自然形态,体悟经受严峻考验的“冰竹”所经历的痛苦磨难。寻找冰竹之所以从容不迫面对寒潮袭击的原因,学习这些冰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苍翠依旧的精神。真可谓是“知己难求,物我同一”。

但尹维新并没有对冰竹进行描绘。他只是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日里,一次又一次的认真观察,一次又一次被冰竹所打动,一次又一次拿起笔,又放下。

直到1992年,尹维新又一次遭受了更重的打击:他躺在床上,几乎一蹶不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这时,他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与他心灵契合的、独立的、不凡的“冰竹”。

一年后的深秋,尹维新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画创作当中,经过了此前的打击和反思,尹维新发现自己有着异常强烈的情感冲动,非常急切地希望将多年观察的“冰竹”,用笔墨的方法呈现出来。尹维新所经历的不幸,已然成为他艺术上的转折点,冰竹的英姿风采,开始成为尹维新笔下最为动人的意象。

“郑板桥曾说‘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我用7年的时间,将冰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冰天雪地之竹的生活原型,通过长期实地实景的观察,早已‘成竹在胸’。”尹维新说:“在经历情感波折之后,我开始探索冰竹这个中国画领域中全新又严峻的课题。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我认为,一定要‘走我之路、认识自我、坚守自我’,努力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成为大胆创新的开路先锋。”

面对前无古人的“冰竹”,尹维新所受的西画训练和他的国画功底,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他经历了两次大的技法探索和变革。首先,尹维新使用“画填结合法”,采用不同深度的彩与墨,表现竹林近、中、远几个不同层次。即正反面画出近、中景层次,最后再用浓墨勾填出远景。开拓冰竹画技法之初,只能摸索着前行,尹维新为此不知画了多少幅画。他一直在不停地反思与比较,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清除探索路上的障碍,不断改进冰竹画技法,直至走向成熟。

经过多年的探索,尹维新在原有的冰竹技法上,又创造出“浑然绘写法”的特色,也就是在保持原有“前淡后浓”法艺术特色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画材料纸、墨、色之性能特点,因时因地因材料之异,随机应变地调整作画的力度和速度,体现出中国写意画“似与不似”的审美特色。

在多年的探索之后,尹维新已经深得中国花鸟画之精髓,变“填”为“写”,创造出“浑然天成、生机盎然”的艺术作品。在《雪竹独鸣图》《问春》《待》等作品中,尹维新创造了优美的意境,他将银装素裹的美丽塑造得浑然天成,描绘了严冬的考验、冰雪的寒冷,也抒发了对春天的期盼,对爱的呼唤以及对幸福的礼赞。

尹维新所绘“冰竹”,并不是竹子在冰雪中的原型原貌,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再现,呈现出的心中之竹。与现实生活中损败垂折的冰竹不同,在尹维新的画中,“冰竹”永远不屈不挠、昂首挺立,就像他在9米长手卷作品《君子年》中题画诗所记述的“冰竹”特色:

未出尘土,先天节铁;

凌云耸天,虚心独别;

刚正不阿,空灵圆悦;

风霜雪雨,历练洗劫;

坚韧不摧,清君高洁。

清竹冰心傲霜雪

“传统”与“创新”,相辅相成,不能偏废,是当代中国画家一直面临的重要课题,30多年的艺术创作道路与30多年的教书育人生涯相互重叠,尹维新一直在接受传统中,不断创新,又在创新中,向传统学习。

从湖北艺术学院到华中师范大学,尹维新一直以教师的身份自居。长期以来,无论是在艺术创作当中,还是在艺术教育的过程当中,尹维新一直保持着“勤”字,即:勤观察、勤思考、勤创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我越来越觉得,艺术这条路走起来确实不容易,难就难在艺术不是轻浮的游戏,而是有着博大的人文内涵。”尹维新常对学生说:“一个人,一辈子要想在艺术领域里做出一点事情,并且能使得其留得下来,传得下去,就必须全方位、刻苦地修炼。”尹维新对此的总结是“画人品质之六要”:

既要有清雅脱俗的为人气度,也要有高远超凡的艺术理想。

既要有良好的文化学养,也要有深厚的艺术造诣。

既要有非凡灵智的艺术潜质,也要有百折不挠的艺术勤奋。

既要有艰苦曲折的人生历练,也要有敏锐深邃的艺术感悟。

既要有对旁人艺术的辨识与鉴戒,也要有对自我特质的内省与觉知。

既要有坚实广博的传统功力,也要有推陈出新的开拓勇气。

总体而言,“画艺有画艺之理,物象有物象之理。”尹维新说:“传承与开拓,是国画艺术领域里永恒的命题,没有继承传统的艺术是无源之水,没有开拓创新的艺术将会停滞不前。因此,国画艺术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应该是:任何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国画艺术,必须是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创新。文与画,‘门’虽不同,‘道’却无异。‘文’是以字、词、句、段而成文,‘画’则以点、线、形、簇而成画。因此,一篇好文,需要精准妙用的表达,一幅好画,同样需要别具匠心的构思。”

正因如此,“写意画,并非随意画,而是由内而外真实精神的自然流露。”尹维新说:“以绘画的语言,讲述富有哲理和诗意的故事,让观者可以从画中,体悟到现实、未来和人生,唤醒沉睡在心中的共鸣,这才是一位中国画家的使命担当。”(王珊)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