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孔子学院十五年:全球“汉语热”带来机遇与挑战
162个国家(地区)、550所孔子学院、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从2004年开始创办的孔子学院,已为数千万各国学员提供中文学习和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服务,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受到各国人民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
15年来,孔子学院坚持中外合作、因地制宜的办学模式,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增进国际理解,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子学院点燃全球“汉语热”
11月,多哥洛美大学迎来新学年开学季。数千名大一新生中,有21名踏入了洛美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室,开始了他们作为第一批洛美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大学生涯。
“中文系的诞生是孔子学院在多哥10年耕耘的成果。建院10年来,有超过7000名学生在孔子学院接受过中文培训。随着学生们对中文的了解深入,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有正式大学学历的中文教育。”洛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朱玉珊说。
记者从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获悉,在中外双方共同努力下,15年来孔子学院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满足各国群众汉语学习需求、服务经贸等务实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15年来孔子学院已累计派出12万名教师、志愿者,培养培训各国本土汉语教师50万人次,开发了多语种主干系列汉语教材、中外文词典,推广“教学考试一体化”“沉浸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法,全球孔子学院各类学员累计上千万人。
在孔子学院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快速攀升,目前已有69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学习汉语人数超过280万人;英国520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学生达20万人;法国中小学学汉语人数连年增长率达40%;德国学习汉语人数在5年内增长了10倍;泰国170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学生超过80万人。韩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汉语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汉语+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
当地时间11月14日,由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2019中马职业教育论坛”在吉隆坡举行。“职业技能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来西亚也不例外。当前,中国在新的科技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些很值得马来西亚学习,汉语可以成为一座桥梁。”马来亚大学祖丽娜教授说。
“近年来,孔子学院与泰国职业教育委员会合作,培养‘汉语+技能’‘汉语+高铁’‘汉语+空乘’等方面人才。如今学员学习汉语已不仅仅是出于兴趣,更是因为工作需要。”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中方代理院长王尚雪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与亚洲、非洲各国在教育人文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各国对单纯的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正逐渐向基于中文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转变。亚非孔子学院顺势而为,开发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汉语+职业教育”课程,既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又助力学员职业发展,探索和实践出一条具有亚非区域特色的孔子学院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
各国“汉语+职业教育”已步入发展快车道。自2016年开始的“中泰高铁汉语培训项目”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为泰国社会培养了100多名铁路技术人才,促进了中泰职业培训领域的合作。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于3月至5月举办了“汉语+汽修”职业技能培训班,为尼泊尔培养职业人才树立了榜样。
“孔子学院与烟台职业学院已经签署人才共同培养协议,今后将开展更多合作,将‘汉语+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打造成双方共同的名片。”加德满都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苏博徳说。
机遇与挑战呼唤转型升级
随着各国经贸合作的加深,“汉语热”带来的影响已扩展到各个领域,孔子学院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全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与会多位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孔子学院的新发展提供了良机与沃土。新机遇下,孔子学院应继续瞄准提质增效,主动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语言文化在促进“民心相通”中的作用,成为促进中外相互理解的重要平台。
让“汉语+”项目更好地满足各国民众的需求,考验着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素质、教材质量、教学水平的提升。“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别、区域的中文学习者有着不同学习习惯,他们掌握中文的优势、难点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分类化、精细化培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指出,同时,教材、教学方法也应当更加有针对性,比如分别开发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材,充分尊重学生母语的特点,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进一步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还应该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比如可以利用所在国家的民间中文教育机构,共同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刘利说。
“孔子学院在保持现有的教学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应发展成为权威的国家或地区信息分析和研究中心,为‘一带一路’服务,并为提高中外政府机构间、企业间的合作效率提供建议。”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托济克说。
编辑:杨岚
关键词:孔子 学院 中文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