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我的澳门故事 我的澳门故事

吴志良委员:青年成长 濠江所向

2019年12月11日 15:37 | 作者:李寅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青年成长 濠江所向

——访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

本报记者 李寅峰

暑期来临,打开澳门基金会的官方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滚动着三个活动的宣传海报,其中两项涉及青少年教育,分别是第三十七届澳门优异生参访团、2019/2020学年“‘传承·传情’——历史文化校园计划”。这不由地让记者想到,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两会提案、发言,抑或是自己撰写文章,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都是青少年教育。谈及此,吴志良颇为自豪而欣慰地说,澳门回归祖国20年,关注青少年教育已经是社会的共识,澳门基金会一直全力以赴。

从回归前说起

“澳门基金会成立于1984年,那时候资金有限,做一些应急救援的‘小事儿’,在澳门社会影响力也有限。1988年,基金会受政府委托收购了当时的澳门东亚大学,此后,基金会就跟教育息息相关,主要致力于将大学从私立改为公立并辅助学校设立法律、公共行政、工程、教育学等学科,为澳门回归的过渡期培养本土人才。1991年,东亚大学一分为三,成为现在的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和澳门城市大学,澳门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形成。”1988年便进入澳门基金会工作的吴志良,回顾起当年的工作非常感慨,“对于回归前后的澳门来说,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为过渡期和特区培养人才,成为澳门基金会当时的重要使命。”

吴志良回忆说,回归后,2001年,前澳门基金会和1998年成立的澳门发展与合作基金会合并为现在澳门基金会,正式成为现行的具有公权力的法人机构。澳门基金会有了更多的资源投入社会各个领域,促进中葡两国的交流合作,推动澳门科技文化的发展,同时继续培养人才。“比如设立奖学金,和内地一些部门合作,推动大量澳门学子到内地就学。除了澳门学生传统的就学地广州外,回归前,我们就推动他们到北京大学在内的其他内地高校。当时真是一家学校一家学校地跑。”吴志良说,那几年做了很多工作,效果也非常明显,为澳门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不仅对澳门的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也承载和传递着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认同。

点滴雨露  青青之源

一方面是教育,一方面是文化。吴志良印象中,太多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两件事展开。“首先是历史文化方面,我们致力于争得学术话语权,澳门人是中国人,澳门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是没有争论的。我们历史话语权回归了,那澳门的人心也自然回归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做到了。”吴志良说,回归前,澳门基金会就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澳门百科全书》,把澳门文化正式列入国家文化的一部分。接着出版法律丛书、文化丛书等,从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形成澳门学的概念,建立本土的历史文化叙述,融入国家的历史文化体系。

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是重点工作之一,始终在推动着。“比如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比赛,连续20多年了,很多获奖者后来成长为澳门文化界的精英,发挥着薪火相传的作用。”上个月,在刚刚举办的第24届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比赛颁奖典礼上,吴志良在发言中勉励年轻人:“你们就是澳门特区下一个二十年的栋梁大柱。作为长辈的我们,固然有责任把澳门的城市精神通过言传身教传承给后辈;而作为后辈的各位参赛者和获奖者,你们也有责任在中华文化的光照下,把澳门的本土文化发扬光大,把属于大家的澳门故事世世代代传颂下去。”

快速发展 青年红利

澳门基金会最大的变化,发生在2002年之后。“大量资金的投入,让基金会更有力量参与澳门社会事务,不断推动教育的进步,特别是在青年的培训上,设立了很多很好的项目,增加了很多奖学金。”吴志良表示,澳门青年如果被国际一流大学录取,最高一年可以拿到32万澳门元的奖学金,这一类的奖励名额每年有55个。此外,“一带一路”奖学金、为航天系统孩子设立的教育基金,每年均有15个名额,平均10万澳门元的奖励。当然,青年工作不仅是奖学金,还有更多的活动,引导和推动着澳门青年对国家的了解和对澳门社会事务的参与。

2016年,“千人计划”推出,这是澳门特区政府的重点青年培育计划,由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总负责,澳门基金会执行,教育部及全国青联协调支持。每年遴选1000位澳门青年,到祖国内地交流参观访问。吴志良说,许多参加活动的澳门青年都感慨,这个活动别具教育意义,扩宽了视野,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强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宽更广的世界观。仅仅三年时间内,活动已组织超过100个参访团,超过3000名澳门青年到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广东、云南、安徽在内的10多个省市,围绕“领袖训练”、“艺术文创”、“历史文化”、“体育运动”和“科技创新”的主题进行多元考察学习。“‘千人计划’不仅仅是组团到祖国内地参访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坚定自信,还要创造条件使所有参与者更好成长,创设平台凝聚参与者、锻炼参与者,鼓励参与者继承爱国爱澳传统、奋发作为,更好地为祖国进步和澳门特区建设贡献力量。”吴志良说。

2004年,在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支持下,澳门基金会和澳门中华联谊会发起澳门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动,15年来已有近3000名澳门大专生和中学生分别到访北京、西昌、酒泉或文昌等航天基地学习交流,见证国家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

此外,澳门特区政府每年举办的各类学习实践计划吸引大批青年报名参与,其中由澳门基金会开展的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澳门大学生天津学习交流计划、港澳大学生内地文化实践活动的报名情况都非常踊跃。

“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表示,‘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吴志良说,可见,港澳青少年教育,不仅是港澳社会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澳门回归20年来,之所以取得今天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支持,得益于全体澳门同胞的努力,也是得益于澳门政府和社会对青年教育的高度重视。澳门基金会一直为澳门青年的成长创造条件,也始终配合国家和澳门的发展策略,培育澳门青年成为建设国家和澳门的栋梁。”

转眼澳门回归20年了,当年进入澳门基金会时,吴志良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转眼年过半百。而接受过澳门基金会支持的澳门青年,许多都成为爱国爱澳的中坚力量。他满怀深情地寄语青年一代:“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澳门青年将绽放青春的光芒,成为有理想、具才能、肯担当的梦想实践者,坚定奋发地为国家和澳门的发展所需贡献力量。”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