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韩子勇:《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

2019年12月16日 14:00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韩子勇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复杂的经典名著。自其问世之日起,就成为中国读书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她像太阳,发出巨大不竭的、灼人的光;又像黑洞吸住一切而不可尽解。

20世纪的百年中国,研究《红楼梦》的专学——“红学”得以确立,并成为文史领域三大显学之一。如钱钟书所言,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惟“选学”与“红学”。“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与此相关。围绕这部“最后”和“最先”的小说,对它的研究和理解,从一个侧面折射出100多年来中国人精神思考的巨大变迁,如同“无尽的告别”和“开始”、无尽的“灰烬”和“燃烧”,有一种波澜壮阔的命运感,蓊翳而出庞大复杂的思绪。

回顾200多年的红学发展,197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建立与《红楼梦学刊》的创刊,是红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得到茅盾、王昆仑、贺敬之、林默涵、俞平伯、叶圣陶等前辈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也是红学研究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之后,在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一批红学大家带领下,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以及随后成立的中国红楼梦学会便成为《红楼梦》研究的重镇与中心,在红学界起到无可替代的领军和示范作用。

红楼梦研究所的建立、《红楼梦学刊》的创刊,开启了《红楼梦》研究的新航程。新时期红学一系列奠基性的学术成果几乎都是由红楼梦研究所主导完成的,由红楼梦研究所校勘注释的《红楼梦》新校本、红学史上第一部全面注解《红楼梦》的《红楼梦大辞典》以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等重要成果的出版,都有力地推动了红学的发展。

新时期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学活动,也都由红楼梦研究所组织与推动。而《红楼梦学刊》毫无疑问是新时期最具权威性的红学专刊,创刊40年来,已出版193辑,发表了超过5000万字的研究成果。自2012年底《红楼梦学刊》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以来,更是多次获得荣誉。2018年11月,《红楼梦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2019年5月,荣获“201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文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红楼梦学刊》在国内外学术界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对于培养红学队伍、团结红学家、繁荣红学事业等,都起到了重要的纽带和推动作用。

今天,《红楼梦》及其伴生的红楼文化,已成为被广泛讨论和使用的文化元素,从国家外交到百姓生活,从学术研究到普通阅读,几乎随处都能看到《红楼梦》的身影。可以说,《红楼梦》已经成为最令中华民族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文化符号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红楼梦》。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而作为无可置疑的经典名著,更是我们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因而《红楼梦》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成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建筑,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围绕她的阅读、讨论和研究,如此的多元、多样,杂树生花、摇曳多姿,总是不断生发新的发现、见解,给人启发与灵感;同时,这些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显示了异常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如此的矛盾又如此的美妙、和谐。总之,她谜一样的性质,典型地散发出只有杰出的经典才具有的那种广阔复杂和经久不衰的魅力。这是一道中国人必须要“经过”和“照面”的精神文化景观,也如“试金石”一样,让无数的后来者趋前叩问自己思考与情感的质地和温度。

恩格斯评价但丁和他的《神曲》时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我觉得,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也有这样的意义,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她就像一个巨大的隐喻和象征,复杂而深刻地立在传统与现代的新旧转换的地平线上,投射下长长的、无尽的影子。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建所、《红楼梦学刊》创刊40周年,也是新时期红学发展的40周年。我们在纪念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建所、《红楼梦学刊》创刊40周年之际,不能忘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学术前辈为红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我们后来者更应该以朝乾夕惕、锲而不舍的态度继承和发扬前贤的学术遗产与治学精神——为学求真、为艺求美。在伟大的新时代、为《红楼梦》的当代研究和传播,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兴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建所、《红楼梦学刊》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本报略有删节)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红楼梦 红学 曹雪芹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