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求稳 求新 求变

——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中国经济新图景

2019年12月17日 14:18 | 作者:李元丽 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路线图。

哪些需要坚持?哪些需要创新?哪些需要突破?我们来听听委员的解读。

求稳:稳字当头

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应对稳中有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晋商民营联合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昝宝石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中求进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一直坚持的总基调,在复杂多变局势下,坚持这一原则更加重要。

在昝宝石看来,越是面对复杂局势,越要保持战略定力,紧抓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会议赋予“进”新的内容,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再次被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减税降费方向将以落实为主,针对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或将深化。此外,还需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在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任务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求新:捅破“天花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会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何以抵达目标地带,何以突破发展瓶颈、捅破“天花板”?答案唯有求升求变、大胆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还应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发展创业平台,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大创新投入,扩大创新创业投资规模和投入的多元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易建强这样表示。

求变:乘数效应

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l+1〉2’的乘数效应,表面看,似乎不合逻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让‘1’的增值,变成1.5,甚至2,让‘+’升华变成‘×’,那么,就能实现远远大于2的乘数效应,当然,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我们用汗水、用智慧浇灌。这个乘数效应表现出来的是创新的魅力,知识的活力,双创的威力。”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制造企业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一次洗礼,更是制造业发展的很好机遇。

如何围绕“l+1〉2”的乘数效应做文章,王先进这样思考:一是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制定一批国家、行业或省地方标准,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创建一批全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二是积极探索两化融合、军民融合、产业跨界融合的新思路,在融合中创造新产业,实现制造的升华、升级,让中国制造走上智造的崭新道路。三是集中资源集中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抓紧突破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 发展 求变 坚持 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