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脱贫者说 脱贫者说

涪陵:这碟“小菜”如何为脱贫立大功

2019年12月18日 14:33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记者李勇、张倵瑃、张典标

贫困户的勇气

2020年自己家能不能脱贫,袁亮全指望青菜头了。

袁亮是重庆市涪陵区百盛镇中心村的贫困户。一个多月以前,他在村里揽了近30亩荒地,全种上了青菜头。

青菜头学名叫茎瘤芥,是制作榨菜的原材料。这里产的榨菜名气实在大,当地人开玩笑说:“没有榨菜,涪陵很可能被误读为陪陵。”

第一次见袁亮是在11月初,差一周立冬。他和妻子正在移栽青菜头。往常这个时候,他已经种好自家的7亩榨菜,在外找零工了。

青菜头每年9月份播种,十一后移栽,得在立冬前种完。

每天刚能见着亮,袁亮就和妻子翻身下了床。隔夜的青菜头苗存活率低,夫妻俩到夜里十一点还戴着头灯在地里忙活。

那时候,袁亮已经忙活了近20天,每天移栽一亩。多出来的土地,都是他向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要来的。他一边移栽还一边揽地。开荒、平整、移栽,每天都在赶时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和村民座谈时,一时“冷落”了他,提问的间隙,他一溜烟又跑回地里了。

涪陵区江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钟玉秀说,移栽最忙的时候,村干部让街道干部别来村里。村里种榨菜忙,白天晚上都不到叫人。

其实,袁亮种青菜头有些年头,因为菜价波动,吃过不少亏。

两年前,青菜头价格降到600元一吨,袁亮舍不得卖,自己挖窖池腌制,卖初加工的榨菜。没想到当年初价格的榨菜价格只有620元一吨。挖池子的钱都挣不回来,袁亮悔得肠子都青了。

青菜头市场价格波动得厉害,高的时候,八百上千元一吨,差的时候只有五六百元。青菜头价格时高时低,可袁亮还是贫困户。

立冬前,袁亮总共种了近30亩榨菜。

袁亮一下子种这么多榨菜,勇气从何而来?秘密在于早些时候,他签订了一份特殊协议。

合作社的信心

袁亮说,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他的自信是因为他找到了“靠山”。

2019年8月,和袁亮一样,百盛镇中心村的菜农都与莱和榨菜股份合作社签了收购协议。

协议约定,菜农按每吨30元向合作社缴纳履约保证金。雨水前收的青菜头,合作社以每吨760元的保护价收购。贫困户无需缴纳保证金,种多少合作社都收。

合作社也和涪陵榨菜集团签订收购协议,按每吨30元向公司缴纳履约保证金,约定公司以每吨1728元的保护价收购经合作社粗加工的青菜头。

袁亮算过账。按照每亩2.5吨的产量和500元的成本,自己仅种榨菜一项就有4.2万元的收入(30亩×2.5吨/亩×760元/吨-30亩×500元/亩=42000元)。这笔收入是他一年打零工的7到8倍。袁亮有两个上学的孩子,他只能在周边打零工,一年只挣五六千。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问过袁亮,“如果明天市场价比保护价更高了,你眼红不眼红?”袁亮说:“人还是要讲诚信的嘛。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以前因为菜农的“一锤子买卖”,莱和榨菜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况小华吃过不少亏。

以往每年在榨菜采收前,况小华都要和菜农提前约好一个收购价格。可一遇到更高的出价,菜农转身把被预定的青菜头卖给了别人。

况小华说:“自从菜农向合作社缴纳保证金后,就再没干过一锤子买卖。”

变化了的不仅是菜农,还有况小华这样的大户。

涪陵榨菜集团的杨小强负责原料采购。他说,以前就算给大户补贴,大户都不愿意带动菜农一起发展,嫌麻烦。现在大户成立合作社,发展新成员积极得很。

况小华其实也有一笔账。

签订协议之前,况小华一吨300元、500元都挣过,可一吨亏四五百也有过。那时规模小,反复折腾也就是四五百吨的规模,一年最多挣十几万。

签订协议之后,况小华每吨能稳挣150元。他和涪陵榨菜集团签了3000吨的榨菜,扣除合作社雇工搬运、晾晒、榨菜剥皮等成本,稳挣30来万。

2018年,况小华第一次以76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青菜头,当时普遍的市场价是600元。其他菜贩索性都不收了,都等着看他的笑话——那些菜贩的算盘是,等况小华的窖池存满了,自然要降价。

况小华最后租了几个窖池,能腌几百吨榨菜,解了围。那些收不到菜的菜贩只好转战其他村。

第一年,对于没有和他签协议的菜农,况小华照样按650元一吨收购,比当时的市场价高了50元。况小华想通过这种模式引导菜农来签协议。果然,第一年他的合作社只有十几户,到了2019年已经有125户,其中贫困户28户。

2019年,况小华又新租了35个窖池,能腌制5000吨的榨菜。

龙头企业的底气

2018年,涪陵榨菜集团和涪陵区的145个合作社签订了订购协议,收购了10万吨的青菜头和14万吨初加工的榨菜。2019年,初加工的榨菜预计要涨到20万吨。

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这么多的榨菜,涪陵榨菜集团的底气何在?

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说,现在的榨菜价格还是低的,通过3到5年的努力,他们想把青菜头的价格提高到1000元一吨,进一步带动菜农增收。

以前,涪陵榨菜集团找一家一户的菜农收青菜头。收购的青菜头总量、质量和成本都没个准。现在,由合作社来管理菜农,由保证金来约束菜农和合作社,企业不仅能提前确定原料总量和采购成本,还通过合作社规范了菜农种植,青菜头质量更有了保证。

“这些都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保障。”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说,“这相当于把涪陵榨菜集团的生产和管理关口前移了。一个个合作社就是储存场和初腌制车间。”

目前,涪陵区种植青菜头72.5万亩,每年能产160万吨的青菜头。约60万吨作为鲜菜出售,100万吨加工成榨菜。其中,涪陵榨菜集团加工量约50万吨。

涪陵区委副书记周波说:“涪陵榨菜从田间地头的青菜头,变身到国民饭桌上的下饭菜,看起来只是多了一碟小菜,其过程之艰辛绝非小菜一碟。”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意见》强调要创新合作社组织小农户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农户带动作用,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条利益链,两份保证金,三笔共赢账。”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涪陵区通过榨菜、中药材两大产业,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减贫带贫效应,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尾声

虽然已是隆冬,但涪陵漫山遍野“碧浪”翻涌,一派生机盎然。

再过一段时间,就到青菜头的采收季节了。

几天前,记者问袁亮,现在地里的青菜头长势如何?

袁亮兴奋地说,夜晚走进菜地里,还能听见沙沙声。那是青菜头“长胖”的声音。

关键词:这碟“小菜”如何为脱贫立大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