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既治沙又扶贫!社科院生态安全绿皮书为库布其模式“支新招”

2019年12月22日 10:13 | 作者:杨月 | 来源:中青报
分享到: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杨月)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政府参事室、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生态安全绿皮书:西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发展报告(2019)》。报告公布的这组数据令人惊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1%,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报告回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近年取得的成功经验时,聚焦了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整体治理经验,为库布其模式“支新招”。

库布其沙漠有效治理沙区超过6400平方公里,绿化超过3200平方公里,涵养水源超过240亿立方米,近三分之一的沙漠完成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区域沙尘天气比20年前减少了95%。库布其沙漠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库布其沙漠积极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同时,探索形成了“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沙漠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沙漠治理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中国经验。 

报告课题组结合近年的调研数据,对进一步加强库布其沙漠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库布其沙漠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应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根本原则,坚持科学适度合理治理,着力恢复原生生态环境,重点保护现有植被不被破坏,减少景观碎片化程度。 

二是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沙漠化防治由于受到地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进行大批量复制。库布其沙漠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分类治理,尤其是针对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必须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坚持以灌木为主,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防治策略。除此之外,应尽量改变单一化种植的模式,在立体空间上多维度种植共生性植物与原有植物,尽可能模拟自然状态,努力恢复生态多样性。 

世界纪录

2019年7月9日,全国最大的沙漠生态光伏发电站——达拉特旗光伏发电站成功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众多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形状,被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组成图形。该发电站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库布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基地占地10万亩,建成后发年发电量将达40亿度,同时可有效防治沙20万亩。资料图 

三是加大力度发展生态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库布其沙漠地区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打造了一大批防风治沙龙头企业,为库布其沙漠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这种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成绩斐然,应继续加大力度深入发展,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企业与项目入驻,推广实施生态产业。同时,积极探索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新模式,积极吸取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将生态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脱贫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沙漠居民生活水平,刺激全民参与,持续推动防风治沙项目,增强沙漠地区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循环发展能力。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生态 库布 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