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高树勋:内战伊始燕赵大地举义旗

2019年12月27日 16:22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高树勋(1898-1972),字建侯,河北沧州人,1953年加入民革。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交通厅厅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副省长等职。民革第四届中央委员,民革河北省委会第二、三届副主委。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是一个落伍者,1931年宁都起义,我当时是二十六路军的二十七师师长,由于没有革命思想,没有参加起义的行列。1945年举行邯郸起义,整整落后14年。我又是一个幸运者,在这14年间没有被蒋介石杀掉,有机会举行光荣的邯郸起义,岂不是幸运者?”回忆往事,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位揭竿而起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不禁感慨万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高树勋任第二十七师师长,正在参加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他主张停止内战,出兵抗日,出于民族义愤,毅然离开部队,以示拒绝继续参加反共内战。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于江西宁都举行武装起义。宁都起义后,蒋介石以擅离职守、贻误战机的罪名,下令通缉高树勋。高树勋化装北上,避居于天津英租界。1932年9月,高树勋与原西北军将领、共产党人吉鸿昌取得联系,共同策划抗日大计。他们变卖家产帮助冯玉祥购买枪支弹药,于次年5月组成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高树勋任骑兵第二挺进军司令。同盟军随即在张家口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抗日热潮,并一举收复了察东失地。后同盟军在国民党、蒋介石的软硬兼施下瓦解。这一过程中,高树勋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极为不满,接触了更多的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主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全面抗战的初期,高树勋在豫、鲁一带,时常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双方联系也比较密切。高树勋也任用了许多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担任军中各种职务,形成了较好的团结抗日的局面。

高树勋是一位勤于学习并善于动脑的人,他利用战争空隙时间不仅读了古今中外的军事著述,而且读了大量的政治书籍,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以及中共中央的一些文件他都设法弄到并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由于读书和多年战争的影响,他逐渐得出一个结论: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把‘革命’二字当作他愚弄人民群众的手段。”

在与八路军的交往中,高树勋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他曾对他的秘书马骏说:“共产党、八路军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奋勇抗战,一心一意救国为民,才真正是可以依赖的朋友啊!”

1945年8月,抗战结束。蒋介石任命高树勋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让他和另一位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一道,率新八军和第三十军、四十军沿平汉线北上,与胡宗南部一起夹击邯郸。但此时的高树勋并不想打内战。

这场即将发生的平汉战役,对争取抗战胜利后和平局面的实现关系极大。晋冀鲁豫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集中了三个纵队及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军区部队共6万人,动员民兵10万,作好了迎击的部署。10月24日,将国民党军诱至邯郸以南马头镇、崔曲地区,予以三面包围,以两个纵队歼击第四十军,一个纵队钳制第三十军和佯攻新八军。与此同时,刘伯承、邓小平派人前往高部,争取他走起义的道路。刘伯承还给高树勋写了亲笔信,向高讲明当前的形势,希望他面对现实,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个人前途着想,高举义旗。

思虑再三的高树勋,最终下定决心起义。10月30日,高树勋在马头镇率新八军1万余人起义,粉碎了国民党当局打通平汉线,分割解放区的企图。高起义后,马法五以下2万余人被俘。

12月15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指示中,提出“须从国民党军队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对于高树勋起义在邯郸战役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这样评价道:“高树勋的功劳很大,没有他的起义,敌人虽然不会胜利,但也不会失败得那么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义,马法五的两个师就被我们消灭了,只跑掉3000人。”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高树勋不断利用自己与国民党高级军官的私人关系和起义后造成的影响,积极动员国民党军事将领率部起义。1946年初,他先后写信或派人,与国民党军和伪军的高级将领庞炳勋、孙良诚、孙殿英、张岚峰等人联系,敦促他们调转枪口,归顺人民。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高树勋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同刘伯承等一起,在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光荣地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陈晓燕)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高树勋 起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