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举办首都生态社会治理报告会

2020年01月02日 07:2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2月28日,由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人大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中心协办的“首都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与基层社会治理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举行。

北京市委组织部党建设研究所所长王大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安国、北京市社科院首都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袁振龙、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黄小钫、中铁建工集团宣传部长戴荣里等出席会议。

微信图片_20200102093934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专职副会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约研究员李军洋主持会议,说明报告征求建议的主旨: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于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特别是深入贯彻“中国之治”的13项制度原则为背景下;如何推进生态社会治理的发展,以社会治理的进步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是一项重要而现实的议题;对于首都打造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社会治理,构建新时代“党建+业务”模式,共同打造“红色赋能”党建品牌,引领基层生态人文治理新格局,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李军洋研究员强调,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首先要深入分析城市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态内涵、结构,特别是是引入系统工程的思路构建基层社会生态治理与人文新格局;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能够率先而为,发挥“首善有我”的精神,坚持党建领导,直插基层,开展首都基层治理生态人文示范点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与业务活动相结合的优势,在基层社区设立“生态、和谐、人文、首善、宜居”样板,形成示范带头引领的社会效应;协力推进北京市建设“守法、有为、共享”政府,打造首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李军洋指出,分析基层之治的着力点,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抓好首都基层治理的示范点建设。如:针对城市管理和小区安全治理的问题,要着力于智慧平台建设。针对营商环境存在的薄弱环节问题,要着力于一站式、跨部门、多领域的共享协商对接机制建设;针对居民素质提升的问题,要着力于文明实践建设;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要着力于联动机制建设,进行综合治理,把多种规划合一,统筹多维度的发展诉求,把各项政策和规划实施落地,各区域、各领域与整体规划衔接。鼓励社会组织通过党建模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同时政府建立对街道办工作成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评估,关键在于基层群众,执行评估应主动收集基层意见反馈,主动调研,及时纠正执行政策在基层变形走样的行为。

北京市委组织部党建设研究所所长王大广认为,国际生态经济协会起草的关于《首都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与基层社会治理报告》通过向社会发布,形成社会影响力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政府产生决策的影响力;特别是针对北京的具体情况,包括《街道办事处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垃圾分类条例》,结合“基层生态人文治理”,明确提出党建怎么引领,如何发挥更好的成效。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孙涛指出,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的报告可以借鉴营商环境指示,可以进一步考虑提出“营社指标”,就是社会营造的指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很多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可以提前化解,或者预警;特别是针对生态宜居,包括绿色治理、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评价打造一个良好的营社环境指标体系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中心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认为要把群众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当中,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探索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除了党建引领,还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安国指出,国际生态经济协会首先提出创建“首都红色赋能”党建品牌工作旗帜,具有时代的引领性,发挥党领导的优势,特别是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模式,创新实践“生态人文社区、生态人文校园、生态人文景区、生态人文商场”很有新意。北京的治理既有劣势也有优势,优势在于政治管控性比较强,网格化、精细化、大数据、智能化,本身底蕴很深厚,总结各方面的治理经验,对于全国党建在基层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认为,需要聚焦到怎么样让社区具备生态的特征和人文的特征,通过基层治理来实现;整体顶层设计,各个区应该怎么做,再到社区怎么做,要有可操作的架构和方案,首先要进行资源摸底、诊断,再给出一些行动方案的指南,分类按步骤执行。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袁振龙提出,通过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的研究成果报告,需要总结现有的基层工作情况,目前已经做了哪些,还有哪些是短板,碰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再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方案,要有更具体、基层可以操作的东西,来共抓落实执行。

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黄小钫提出,国际生态经济协会打造的“首都红色赋能”党建品牌在基层的示范,可以和市委党校在顺义区的党建示范基地相结合,并借鉴各地经验,如浙江的枫桥经验,联系基层实际,要关注并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志愿服务。

中铁建工集团宣传部长戴荣里指出,要充分结合党的领导和业务的作用,在基层组织中发挥作用,特别是社团团体和公益组织的作用,发挥老百姓的作用,共生共建,共治共享。

近年来,北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唯一标准,在改革中主动换位思考,注重用户体验,创新支持政策,取得诸多成效。特别是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公布,中国营商环境继续大幅改善,目前位列全球第31位,较去年提升15位,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为78.2分,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提升4.6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介绍调研报告内容时,指出基层是社会系统的基本的构成单元,包括街道、社区、乡镇、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场、医院等等。基层以街道、社区为代表,直接跟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治国理政,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支撑和中层承接。基层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复合型、实体性载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要用系统工程思路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实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基层的社会治理需要多部门协调、多力量汇聚、多措施化解。治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系统工程是加强社会治理和创新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着眼于系统治理,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以人民为主体。要注重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演进的规律,提供控制、调节与自调节的方法与技术手段,以保证社会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首都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与基层社会治理报告》指出,需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调以红色赋能党建工作为旗帜,启动选择目标样本,开展社会组织调查和党建基层活动,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的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委领导是前提,政府负责是关键,民主协商是机制,社会协同是手段,公众参与是主体,法治保障是需得力,科技支撑是条件,文化凝聚是灵魂,多方参与、齐心协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治理 生态 基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