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产业培植让扶贫更有含金量

2020年01月06日 16:10 | 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韩沁言

一个个核桃、一颗颗红枣,一只只羊,几乎每家都种、都养……喀什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正带动着一大批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变化,得益于喀什地区因势利导选好育好特色产业,政策向贫困村倾斜,做好生产全程指导服务,增强发展后劲,确保贫困户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做强特色产业

“我们村的樱桃名气可大了,根本不愁卖。”新年第一天,忙着向樱桃园运农家肥的吐尔洪·艾合买提说,“去年我家2亩樱桃收入12万元。”

吐尔洪所在的莎车县米夏镇夏玛勒巴格村,已定植樱桃树1200亩,几乎家家都种植樱桃树,“进入盛果期,樱桃亩均收益一般3万多元,最高则突破7万元。”吐尔洪说。

这几年,夏玛勒巴格村大力发展樱桃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文化牵线、电商促销等措施,让樱桃树成为“摇钱树”。

围绕樱桃产业,村里成立了樱桃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米夏大樱桃”品牌,通过举办樱桃花节、樱桃采摘节、美食节,实现由樱桃单一采摘向旅游观光的初步转型。

随着产业扶贫的推进,喀什地区不仅樱桃、巴旦木、红枣和核桃等特色林果业方兴未艾,万寿菊、金银花、双膜瓜等特色种植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拜什吐普村,依托养殖业优势组建托牛所,创立了“色力布亚老酸奶”品牌。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发展互促互利的“奶牛养殖—酸奶加工”产业链,已辐射带动周边三个乡镇,“一乡一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2019年我们村人均纯收入9824元,其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7560.69元。”该村第一书记郑文新说。

如今,喀什地区特色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众多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小扫帚做成大产业

“这1000把订单扫帚将发往克拉玛依,大伙儿再仔细检查检查扫帚的质量。”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瓦日斯”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达伍提江·阿卜杜热伊木对车间的工人再三叮嘱。

阿亚格曼干村扎扫帚的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家家户户都有扎扫帚的传统,人人都有扎扫帚的手艺。“前几年,农闲时我在家里扎扫帚,可扎出的扫帚没有市场,卖不上好价钱。”在合作社里已扎了3年扫帚的村民麦麦提·伊米尔说,“有了合作社,销路就不用愁了。”

合作社以“互联网+”直销模式,将扫帚销售到全疆各地。

“一天我可以扎15把扫帚,能挣上百元。”村民肉孜·西热普高兴地说。

“别看扫帚生意小,脱贫路上拾元宝。”阿亚格曼干村因地制宜,把小扫帚做成了大产业。仅2019年,阿亚格曼干村就销售扫帚近100万把,销售收入近600万元。全村1100余户,扎扫帚的就有350余户。参加合作社的有266户,每户每月净收入达2000元—3000元。

产业“撑”起致富伞

“我在村里的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上班,不仅年底会分红,每月还有1800元的工资呢。”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贫困户努尔曼古丽·阿卜杜克热木开心地说。

喀拉巴什兰干村人多地少,村民普遍缺技能。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两委”大胆引进木耳种植,通过“能人+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立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木耳。

如今,喀拉巴什兰干村像努尔曼古丽这样的贫困户在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上班的有38人,月工资在1800元到3000元之间。

在喀什市英吾斯坦乡,几乎村村都有养鸽子的农户。“我们边种庄稼边养鸽子,日子越过越有劲。”村民帕提姑丽·亚森说。

2018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资2800万元,在英吾斯坦乡7个深度贫困村发展“鸽子养殖项目”,向贫困户赠送种鸽,派技术员免费提供养殖服务,成立喀什新投鸽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每天可向市场供应白条鸽1000余只。

“去年,我们的鸽子养殖、订单农业,使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喀什新投鸽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文说。

产业扶贫的种子已经在喀什地区深深地扎下根来。

关键词:产业培植让扶贫更有含金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