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第一次 第一次

宋铁健委员:稳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2020年01月11日 20:1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稳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宋铁健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是特别邀请人士界的政协委员,我的发言题目是《稳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大家知道,东城区是个老城区。随着“疏整促”向纵深推进,老百姓家门口的环境变美了,对自己身边的事也就更加上心,都渴望有一个和谐宜居的家园。近年来,东城政协围绕中心工作,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在基层治理中发出了“政协好声音”。我们尝试将主席议政会、社情民意恳谈会等放在一线召开,围绕南锣鼓巷“共生院”改造、簋街和雍和宫大街综合整治,与社区工作者面对面交流,邀请政府部门和居民代表列席。委员们通过“零距离”接触,了解了政府和群众各方想法,提出的点子也就更容易赢得各方认可。同时,依托“委员街道活动小组”,广泛开展“双岗双责双奉献”活动。通过建立委员联系社区、与社区书记结对子等机制,委员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争当“小巷管家”,参加“周末大扫除”、扶贫济困、医疗义诊等活动,既为风貌保护、接诉即办等工作献计出力,也加深了对中心工作的认识。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思路,探索设立“委员工作室”,搭建“请你来协商”平台,引导委员广泛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感到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通过实践,我深切感受到政协在当前基层治理中不可缺席、不可替代。“不可缺席”,是由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的。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区县政协来讲,开门就是群众、出门就是基层,通过主动参与基层协商,可以打通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公里”,让履职更接地气、协商更增底气。“不可替代”,是针对政协独特优势讲的。虽说众人的事情应该由众人商量,但很多时候群众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就谈不上有效的公众参与。这时候,“外脑”的介入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政协组织智力密集、熟悉区情又位置超脱,可以架设起“连心桥”,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增进团结的工作,助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当然,我们不是要代替基层协商,而是要向基层协商延伸,推动委员迈开双脚,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

不可否认,当前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基层治理还面临许多挑战,群众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需要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尤其需要政协委员走近基层群众,把政协民主协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推动共治共享。为此,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结合。按照“走下去、请上来”的思路,结合“吹哨报到”改革,通过委员走下去参与基层协商,群众请上来参与政协协商“双向参与”的方式,促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政协协商参与基层协商的内容、主体、方式、程序、议事规则等制度文件,便于基层操作。

二是协助党委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引导委员参与议事会议。区政协党组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重视支持,协助搭建“请你来协商”“民意恳谈会”等街乡、社区(村)协商议事会议平台,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委员工作室”。其中,街乡协商议事会议可结合“大部门制”改革,由街乡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召集人,吸收“委员街道活动小组”成员和相关政协委员参加;社区(村)协商议事会议可依托“小院议事厅”等自治组织开展。

三是构建适用可行的运行机制,保障协商活动有效开展。基层协商议题要紧扣“七有”“五性”需求,聚焦垃圾分类、胡同停车治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群众家门口的事,收集、筛选议题并公示,“议什么由群众说了算”。同时协商成果也要向群众和相关单位反馈,并在下次议事会上予以通报,力求协商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

谢谢大家!

宋铁健委员:东城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界    别:特别邀请人士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