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王辉耀:共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2020年01月19日 15:08 | 作者:王辉耀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北京市人大、政协日前圆满闭会,两会取得丰硕成果,对北京市开启新一年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北京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的成绩给予了积极肯定,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是北京实现综合提升必须直面的难题。2020年,北京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以“美丽首都”建设推动共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持续推进北京城乡环境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与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对塑造北京美丽首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蓝天保卫战”等多种环境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成为国内各地进行环境治理的榜样,也为发展中国家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扎实推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下降17.6%,较2013年下降5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0天,占比65.8%,重污染天数仅有4天,全部发生在秋冬季。

去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高度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报告认为,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用20年时间,走完了伦敦用30年、洛杉矶用60年才走完的历程,为全球其他城市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北京经验”。

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北京进一步治理“大城市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打造更加和谐美丽的首都,需要我们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上持之以恒做出艰苦努力。

首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三大保卫战进行到底。在进一步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可综合运用行政、法治、市场、技术等多种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标本兼治,在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中打造京津冀生态文明城市圈。

第二,推广垃圾分类,提高城市资源回收利用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垃圾对城市及自然环境的危害越发突出。上海于2019年7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期,北京也将于今年5月实施垃圾分类新规。垃圾分类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带动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具有积极意义。推广垃圾分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北京各地区实际特点,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及志愿者等在教育引导、检查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垃圾产生、分类、回收的各个环节入手优化操作流程和监督方式,加大奖惩力度和宣传力度,使广大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并形成生活习惯。

第三,鼓励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国内外交流活动。随着全球变暖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我国各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北京可与各省市加强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的经验交流,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国际间城市互访和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经验。

第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城市人文关怀。北京是一个地域广、人口多、区域差异大的超大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建设国际一流宜居城市的必要举措。在强调北京首都职能的同时,应凸显人文精神,让为北京城市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从实处着手,解决外地来京建设者子女教育等问题,鼓励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实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构建美丽首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更需要人人参与。城市是人的集合,对城市的塑造即是对未来生活的打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需要制度体系的完善,也须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在倡导提升北京市居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潮流。

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家和首都形象,关乎城市生活品质,也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为推动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定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营造清新、整洁、靓丽的城乡环境,不断提升北京城市发展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人文关怀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最终将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城市 北京 治理 生态 建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