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2020年01月21日 10:17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出了韧性和潜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年初预期的合理目标区间。“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总体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特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仍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交互影响,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挑战和风险仍然较多。”对于这一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这样表示。

动能转换阵痛在所难免

在王一鸣看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和风险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中,要特别关注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显现这一现象。“传统增长动能增势走弱,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等新动能扩张势头明显放缓,有的回落幅度甚至大于传统产业。”王一鸣表示。与这一问题相互呼应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容忽视。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2.1%。加之市场需求不足,信用风险上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市场主体投资意愿和信心不强。

部分地方基层财政困难凸显,与之关联,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也暴露了出来。受传统行业转型阵痛、企业回款账期拉长和个人消费贷款逾期上升等影响,加之贷款利率调降后中小金融机构净息差收窄,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有所上升。

在王一鸣看来,结构性失业压力上升的现象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就业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加之用工成本提高、环境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减员压力增大,但迫于招工难,企业不敢轻易裁员,隐性失业现象突出。

6%不是分水岭但保持增速依旧重要

“现在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在未来‘破6’?6%并不是一个特别的分水岭,增速略高一点,或者略低一点,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要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当然,这并不是说,速度就不重要了。”在王一鸣看来,增长速度过低,就业难以保障、结构调整难以推进,宏观杠杆率也难以稳住。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还是要争取6%左右的增速。“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把稳增长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确保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王一鸣这样表示。

王一鸣认为,当前宏观调控面临国际与国内、总量与结构、供给与需求等多重制约,我们既不能低估周期性因素对短期经济下行的影响,忽视逆周期调节对稳增长的重要性,也不能因为下行压力较大就放缓结构性改革,而是要把逆周期调节与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要用宏观政策的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避免经济增速出现大幅波动,坚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根据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丰富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推动经济动能转换

把握金融风险处置“时、度、效”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王一鸣给出六条建议。

一是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巩固减税降费成果,适当提高赤字率,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和保障民生。“建议研究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比如5G网络、沿江高铁、烟大隧道、琼州海峡隧道等。”王一鸣这样说。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既要避免大水漫灌,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增加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更多依靠价格型工具,用市场化改革办法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推动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通过兼并重组、地方救助等多种方式化解中小银行风险。

二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重点是建立“僵尸企业”有效退出的体制机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重点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提升产业链水平,重点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点是深化土地、人才、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三是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既要用改革的办法增投资、扩消费,又要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潮流,以消费的新增长点引导和促进投资。创造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环境。鼓励支持居民购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新消费促进和带动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偏远地区信息网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土地、环保、能耗等政策支持。做好“十四五”时期重大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准备。

四是继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首台套设备和基础软件使用,提高关键设备和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零售物联网等场景的应用。增强监管包容性,支持支付体系的探索创新。

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当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难以完全用逆周期调节来根本缓解,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确立“竞争中性”原则,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增强民营企业信心和投资热情;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领域突出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要把握好风险处置的“时、度、效”,又要区别轻重缓急,以跨领域、传染性强、影响面广的中小金融机构、P2P网贷平台、股权质押等风险点处置为近期重点。要积极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引导吸收股权战略投资,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启动“问题金融机构退出条例”立法工作,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风险 经济 力度 周期 调节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