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服务力、数据化、创新力 三大因素加剧疫情后商业变革

2020年03月24日 12:4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为生活消费与商务交流的公共空间,线下的商业空间是我国消费及服务升级的重要载体之一,对消费振兴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带来了那些巨大影响,商业地产行业人士如何面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由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与吴晓波频道共同主办的 “疫情下的商业复兴与创新之道” 线上系列公益论坛,3月18-19日成功举行。论坛聚焦疫情下商业地产 “救助与纾困”、 “恢复与增长”、“影响与改变”三大主题,深入探究疫情之下行业面临的整体挑战,以及后疫情时期,未来商业所面临的创新难点与热点。

此次疫情,给诸多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资金、招商、运营及退出等难题,而对于诸多品牌商家来说,则更是雪上加霜。“春节期间本来是线下零售品牌业绩暴增的时候,然而业绩暴跌的程度超出大家的想象。截止3月中旬,我们有147家店是关闭的,开业的店也是门可罗雀,连回来的员工都没有人敢去上班。”林清轩创始人兼CEO孙来春在此次论坛分享时坦言,337家线下门店租金+2000多名员工工资,疫情爆发时一度让他觉得公司资金链断裂风险骤然升级。

然而,疫情爆发的一周后林清轩公司就迅速行动。通过2个月的努力,同比业绩大幅提升,“现金流支撑能力,再延长了6个月没问题”。孙春来应对疫情策略是:首先,在公司内部迅速发动“all in线上”的核心战略,通过利用钉钉+手淘、微信+小程序等多个渠道,从而触达更多的可能性。其次,公司内部迅速成立内容工厂,并形成相应的体系和考核标准,最终把所有员工都去做短视频、直播、图片、文章等一系列相关的内容,帮助促进销售。

而作为开发商的代表企业之一,据物美商业集团COO于剑波介绍,物美在疫情期间的三件事策略,使得业绩并未受到更多冲击:第一,保障口罩供应。物美集团动用了1亿多现金采购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了北京1800万只韩国口罩;第二:保障蔬菜肉品的供应,凭借着多年农超对接的积累和基地采购的能力,最高峰地时候,每天向北京供应200万公斤蔬菜、40万公斤肉品。第三:物美+多点提出、建立、运营了2500个抗疫提货站、让小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下楼的生活购物需求。

“部分企业等来的可能是’危’,对于另一部分企业来说,等来的可能是’机’。”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王永平,在听取完系列主题研讨和分享之后总结发言时指出。他认为在突发的疫情面前,传统实体商业的脆弱性充分暴露出来,疫情必将加速行业分化与进化。“这种进化可能不是温和式的,而是颠覆性的,而一个公司的“服务能力”、“数字能力”与“创新能力”,则决定这个企业的能走多远。”

与会嘉宾也普遍表示,以购物中心为例,后疫情时期开发商与品牌商之间,可能会重构新型合作模式。其中,尤其是以社群为属性的内容创新,以及流量思维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过去那种单纯依靠租金过日子模式,未来或不可持续。“尤其是在招商思维上,过去商业项目以自主招商或引入第三方招商为主,疫情过后,主流商业项目应将线下实体店作为品牌推广载体;非主流商业项目则应将招商工作交予第三方及优质运营商,通过优质资源发挥积极作用,将物业溢价纳入绩效考核。”

王永平会长在总结发言中还提醒业内警惕,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与筹谋。“最难的时期有可能还没有真正到来,要知道商场的前期免租、减租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少,4-6月份应引起业内极大关注。那时企业的刚性经营成本将逐渐正常化,业绩短时间内很可能无法快速恢复,而预期的报复性增长则可能会落空。”

参加本次研讨的嘉宾还包括,著名财经作家、890新商学创始人吴晓波倡议,著名财经观察家袁岳、商业创新思想家吴声、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等业界意见领袖与万科集团合伙人、印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丁力业,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银泰商业CEO陈晓东,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鹏,外婆家餐饮创始人吴国平,RET睿意德创始人张家鹏等。(陈鱼)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疫情 商业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