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网上看展、“云”端游览 线上文旅前景几何

2020年03月26日 10:16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连日来,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文化场馆正逐渐恢复开放。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足不出户参观展览,宅在家中“云游”四方,线上平台欣赏演出……文化生活移到线上、飞进“云”端。

疫情之下,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以及湖南、浙江、辽宁等省博物馆联合短视频平台抖音,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各博物馆通过直播、360度全景逛展等形式,为观众奉上一场场文化盛宴。

特殊时期,许多文博机构通过在线化、数字化等方式创新呈现方式。临时闭馆期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线上模式,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技术、全息技术等展示技术和互动手段,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云展览”形式同步开展,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展品、更丰富的场景。

辽宁省博物馆推出“又见大唐”网上VR展,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再现唐代盛世画卷。《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万岁通天帖》等国宝级珍品,“展”上有名。相比以往的难得一见,如今,观众只需滑动屏幕,就可以一睹珍品芳容。

虚拟把玩各类3D精品文物、进行AR/VR互动体验……依托河北数字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这些项目都能实现。长信宫灯、彩绘散乐浮雕等镇馆之宝,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等多展厅陈列文物,只需访问河北数字博物馆官方网站,便可尽收眼底。

“云旅游”,也成为疫情期间旅游业的一次全新尝试。据统计,国内至少有20个城市、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为宅在家中的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出游”体验。

山西云冈石窟推出实景漫游平台,线上参观者可以360度欣赏石窟,在专业细致的讲解中加深对历史文化的感悟。颐和园推出“颐和园·说”H5互动小游戏,通过测评、答题等环节,可以学习古建筑和遗产保护知识。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等合力打造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将敦煌壁画、彩塑、石窟形制等艺术风采展现眼前。醇厚的色彩、流动的线条、生动的意趣,加之精到的文字赏析,让人足不出户便可畅游敦煌文化艺术的海洋。

定制专属个性呈现内容,是“云游敦煌”的一大特色。即使对敦煌文化了解不多,用户也可以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角度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充盈的美学价值中,完成一次专享而独特的“云”端之旅。

“我们一直在探索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展现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希望‘云游敦煌’小程序能够让全世界的朋友更加亲近敦煌,享受艺术之美,获得灵感进行新的创作。”

疫情发生以来,各类演出机构和团体也纷纷立足自身特色,利用网络传播平台,为民众的居家生活增添文艺色彩。

上海歌剧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陆续上线“陪你艺起宅”线上艺术赏析系列。该系列分为“我最爱的咏叹调”“我最爱的乐器”“我最爱的一支舞”三个板块,帮助久居家中的人们放松心情。

“《梁祝》就是用小提琴交响民族化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唯美的东方爱情故事。”拉了一段《梁祝》后,演奏者又无缝衔接到《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曲子曾经久居美国流行音乐榜首,西方人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一首中国曲子,它是《梁祝》作者陈钢的父亲陈歌辛谱曲的,可以用爵士的风格来演奏。”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张乐以边讲边演的形式,参与“陪你艺起宅”中的“我最爱的乐器”板块表演。

一场战疫,让表演者从“舞台”的变换中,重新思考创作与观众的关系;也让演出机构和团体意识到,线上线下真正融合,才能建构好产品供给与文化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传导机制。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聂伟看来:“文化不只是在剧院中的观看欣赏中传承,还应该是场景重建,在文化消费、文化分享、文化互动中传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社会包括旅游行业都经历了一次数字化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实验。旅游行业有必要将这些应急状态的举措变成一种促进长期变革的动力。”南开大学教授、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认为,此次疫情冲击是对旅游行业的严峻考验,但不会改变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基本面,“同时,疫情也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旅游业的价值,为旅游业未来的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体检和升级的契机。”

疫情改变了很多行业原有的发展轨迹,云展览也是其中之一。相信未来,云展览会有很大成长空间,甚至改变未来博物馆存在形态。正如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亚历山大·科赫所说,数字博物馆已经不再是我们曾认为的作为实体博物馆的额外补充,而是已经成为展览分类里的独立一项。(本报记者 付筱菁)

编辑:杨岚

关键词:线上 文化 博物馆 疫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