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周华:生死线上的守门人

2020年03月26日 15:07 |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ICU是最后一道生死之门。而身体难受、活动受限、与家人分离,加上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很难对这里留下好印象。对于医生而言,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科室。可周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重症医学课工作,顶着需要面对生离死别的巨大压力一做就是25年,守着生死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0年,这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格外不同的春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1名医护人员随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华是其中一员。

在协和医院西院支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位具有丰富危重症患者抢救经验的重症医学人,守着生死线,和死神抢人。

与子同袍,共同战斗

初到武汉,第一天院感培训、清点物资,第二天熟悉院区工作环境,第三天就是走进隔离病房治疗和照护确诊患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医护人员各怀“紧张”。

80后、90后队员们都是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上前线”。对“战场”的未知是他们紧张的主要来源。“第一次穿隔离衣的时候有点紧张,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患者。”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王小辉说。

已有25年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周华,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时也被现实场景所震惊。这里多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医务人员每天都面临巨大压力。“病情进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检查状况还好,晚上就喘憋得需要紧急抢救。”周华说。

而初期有限的医疗设备与爆发性的患者增长量、患者急转直下的身体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周华最为焦虑的问题。

同时,隔离区病房是没有任何家属和护工陪护,患者因为高龄、病情重,生活无法自理,护理人员常常一刻不得闲,除了抽血、给药、输液等临床护理外,还要进行发饭、喂饭、翻身、换尿不湿、换床单等工作。

每班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周华要穿着防护服为近50名患者查房,每次查房结束后都大汗淋漓。长期的精神紧绷状态下,她常在半夜醒来,本能拿起手机看群里动态,了解哪位重症患者做了什么抢救。

但周华和队员们没有抱怨,没有嫌弃,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工作,大家紧密配合,才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往回拉。”周华很欣慰与这样的队友共同战斗。

利用“俯卧位”治疗缓解呼吸困难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肺部,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质占据了肺泡及小气道,造成低氧血症,患者喘不上来气,只能用力呼吸,而这会导致耗氧量进一步增加,患者常常憋到口唇发绀,潜在多器官受损。

周华和同事们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准确掌握时机,在关键时刻利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鼻塞、有创呼吸机等设备,为患者提供氧疗,缓解患者症状。

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她结合病例特点总结出了充分利用“俯卧位”改善氧饱和的方法。据了解,俯卧位可以改善原来低垂部位的通气,提升氧饱和度。

但对于重症患者,喘气尚且费劲又何况翻身。病区里一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刚入院就带上储氧面罩,流量打到最大,仍然胸闷憋气,连饭都没法吃。

“试着趴过来,变成俯卧位,如果能够坚持,过半个小时,我再来为你测一下血氧。”过了半个小时,周华过去一测,小王的血氧明显上升。两个人都备受鼓舞。

在6天时间里,小王坚持配合周华的治疗,果然病情有所好转,可以摘掉储氧面罩,改用鼻导管吸氧。临出院前,小王激动地说:“多亏周医生的‘俯卧位’疗法,要不我肯定不会这么快出院!”

在周华的指导与鼓励下,更多重症患者以这位小伙子为标杆,开始了早期自主“俯卧位”治疗。

然而,一些上了年纪的患者不愿意坚持。有位70多岁的老爷子,趴了一会儿,血氧立马涨到95,可他却连连摆手说:“老人家,坚持不了。”

“趴不了太久的话,咱们可以试试坐在椅子上,身子往床那边趴,有点像做瑜伽……对,放松……累了咱再歇会儿……”常言道“老小孩,小小孩”,对这种爱“耍赖”的老年人,周华就像哄小孩一样哄着他们配合治疗。

您不出院,我不撤

病区里不断上演断舍离。一位女患者和母亲一同入院,病情都很重。女患者病情刚有了点起色,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因为伤心过度病情加重进了ICU。

每一位患者的离世,对亲人,对同病房病友,对日夜奋战在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是心理的冲击。

周华说:“我体会过家庭失去一个成员的感受,哪怕人在医院里抢救,也是一个完整的家。”她把这种冲击转化成一股坚定的力量“每一位离世患者都让我决心更深一寸”,“一定要保住还在身边的重症患者”。

一位兼患帕金森的重症老人,在周华俯卧位的建议下慢慢地好转。查房时,她问周华:“等我出院的时候,能和你合张影吗?”“好啊,您不出院,我不撤。”那一刻,周华心头满满的感动。

带“爱”上“疫”线

驰援武汉的第一个周末是周华的生日,她说,这是第一次在工作岗位度过的生日。走出隔离病房,手机上收到了来自各方的祝福:有爱人手绘的肖像和一首鼓劲的小诗,有队员们手绘的生日蛋糕和联名祝福信,还有北京的同事在微信群里祝福接龙。“特别时期,特别生日,特别祝福,特别感动。”周华说。

“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好好保护自己”、“科学操作,把握细节,不存侥幸,严密防护!”爱人发来的话,看似像口号,于她却是最温暖的嘱托。

老父亲因病排尿困难,长期带着导尿管,平日里都是周华亲自给父亲更换,现在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儿子的重任都落在爱人身上。同学同事听说她去医疗队,纷纷打电话、发微信“家里有事找我吧”。

和家人视频,老父亲耳背常听不清她讲话,她就冲着屏幕笑,给父亲竖大拇指,让他知道自己很好,让他放心。

“我站在救治一线,是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人的责任与使命,家人的支持让我放下包袱、蹈险逆行,后方的支援让我坚定信心、竭力抗疫。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2月中下旬,周华坚守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已经陆续有重症患者康复出院,这些患者或许没有一个人知道周华长什么样子,但周华说,虽然他们出院了都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她却比患者还开心。

重症医学科医师占全国总医师人数的2%,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中,支援前线的重症医学科医师占总支援医师的比重超过1/4。他们是提高危重患者救治的主力军和降低患者病亡率的特种兵。作为这些“特种兵”中的一员,周华深知,作为医生不光是用药、治疗,重要的是要跟病人站在一个战壕里,共同战胜疾病。(网络综合)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患者 周华 重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