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独家探访首批返京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二三事

2020年04月10日 14:22 | 作者:付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0日电(记者 付振强)3月25日晚9时10分,在结束了5小时36分的旅途之后,G68次列车驶达北京西站。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的第二支驰援武汉的中医医疗队,也是第一批返京的国家中医医疗队。

这批返京医疗队员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援鄂医疗队的46名成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检测队援鄂医疗队17名成员。3月25日,两支医疗队在武汉圆满完成医疗救助任务后由湖北省返回北京。

“我非常想念你们,欢迎你们回家,你们辛苦了。你们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千里,是最可爱的人,是战士,是英雄!我为你们自豪!”看着“家人们”安全归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哽咽地说。

21时35分,国家医疗队队员们乘专车前往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将在那里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休养。人民政协网记者独家联系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4名医护人员,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在武汉59天的心路历程。

董尚娟:“我们就是换了个地方工作了几天”

回到北京当晚,董尚娟家人驱车赶到医疗队定点隔离休养和医学观察的酒店附近。从出发那天算起,她和家人已经整整59天没有见面了。虽然不能近距离靠近,甚至可能连面都见不着,家人们还是执意开车在酒店一侧的马路上碰碰运气。

“看到了吗?我在这里!” 董尚娟打开一扇酒店的窗户,高高的楼层之上有一团手电筒的光亮,她挥舞着手机大声呼喊。这一幕,像极了她和同事们在医院楼下操场拍集体照的场景。当时周围楼里的居民都自发跑到阳台上,打开窗户向他们挥手“谢谢你们,欢迎再来武汉!”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日子里,董尚娟每天都“打了鸡血” 似的救治重症病人,可听到居民的声音后,她终于憋不住哭了出来。他和同事们拉着手集体向他们鞠躬感谢:“大家一起加油!”

“心里很不舍!”3月24日晚11点左右,董尚娟收到领队发布的返京消息,考虑到北京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当天新闻也报道了武汉解封的时间是4月8日,她说那时以为返京的日期可能会被推迟。“没想到第二天收到了确切消息,包括车次和座位号。”她说确认这个消息后很激动,但心里也有放心不下的患者。

收到通知那天是大年初二,董尚娟正和爱人去她父母家的路上。“我作为呼吸科的大夫,又是党员,肯定得冲在前面,另外我还没有孩子,家里负担也小。”这是她年前报名的理由。她在路上随即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不能陪他们过年了。收拾行李时,董尚娟的爱人专程往她箱子里塞了一个红包,“今年是本命年,带着吧!”

因从业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董尚娟在出发前并没有过多慌乱。但当到达武汉后,她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到了:“路上没有一辆私家车,感觉像一座空城。” 尤其是在医院期间,任何工作都要穿着防护服、隔离服,戴着口罩、护目镜等严密包裹下进行,平时很正常的工作,在隔离病房内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多说几句话,多走两步,就会气短,护目镜上就会结水雾、水汽。”

董尚娟问诊过一位40多岁的男患者,他父母因新冠肺炎在一周内相继不幸去世。出于专业角度考虑,董尚娟在格外关注这位患者情绪,每次查房都会和他多说上几句。“来,让我看看今天的饭都有什么呀?今天的饭菜好香啊,你可得多吃点儿好,能补充免疫力的。”董尚娟尽量说着一些安慰的话转移他注意力。一周后,这名患者出院,但一些列的打击让他变得沉默寡言,“希望他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坚强。”

刚到武汉的几天里,董尚娟特别沮丧。“对新冠肺炎这个病的认识还在不断完善中,也有一些无奈和束手无策的情况,作为医生真的很难过。”她和同事们也找到了自我排解压力的方法:在隔离酒店旁边的停车场,利用休息的时间溜溜弯,跳跳绳,踢踢毽子,享受队员之间传递出的温暖。

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董尚娟说最开心的是能看到中医在救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董医生,服用完中药后,感觉比前两天好了一些”“董医生,今天还安排针灸吗?”……“想跟救治过的患者说,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谢谢你们和我们一起扛过来了!”

到达北京西站当天,董尚娟和同事们被站台上的记者、医院同事“围住”。“真的特别亲切,可算见到‘娘家人’了,差点忍不住要上去拥抱了”。董尚娟回忆那天场景笑言自己也享受了一把“明星待遇”,“其实我特别想说的是,我们真没有那么伟大,我们就是换了个地方工作了几天。”

她说隔离期间,最想做的事就是晒晒北京的太阳,呼吸一下北京的冷空气,吃上一碗北京的炸酱面。“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特殊时期尤为重要,无论何时我都会坚守住这个信念。”

王晓嘉:“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民感恩的心”

同当年参加“非典”救治工作一样,这次去武汉王晓嘉也是偷着报名的。“如果这个时候我退缩了,就和逃兵没有分别。”出发前,王晓嘉把孩子拉到一旁,微笑着对孩子说“一定要听话,妈妈去上班了!”

去武汉的路上,王晓嘉一直在哭,她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感动。“知道我要去武汉支援的消息,同事朋友都在发信息叮嘱。”她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辜负同事、家人和朋友的期望,一定要胜利完成任务,同时保护好自己,“只有保证自己零感染,才能保证同行战友的安全。”

王晓嘉在ICU做了16年的专科护士,消毒隔离制度是每个监护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的,而且要求零差错。“之前我们在科里也会有应急事件,比如收治过甲流患者,不同的就是工作的环境变了。”正式接收病人之前,王晓嘉曾一度担心佩戴双层手套不灵活,同时护目镜还会起雾,“给患者输液和动脉采血就给本身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再增加一份痛苦。” 后来发现没有问题,她的心才算踏实下来。

发现患者呼吸急促、面色及口唇颜色不好,赶紧测量血氧饱和度,及时通知医生;怕液体走空;怕氧气没戴好氧和低;怕意识不清的患者坠床……呈L型的病区里,大部分都是低氧憋气症状的患者,王晓嘉和同事们在为患者进行操作的同时,耳朵也要在病区仪器声中分辨出急需处理的警报,她说之前所在科室是危重症监护室,必须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但要同期为30多名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一圈下来就得需要一个多小时。每个班次结束前,她们都会为下个班次的同事提前写好患者的护理重点,并用红笔标注好,以便及时处理护理情况。

每天除了临床护理工作外,王晓嘉和同事还担当了卫生员、配餐员、及家属的角色。“因有感染性风险,这些工作必须全由经过培训过的我们来完成”她说自己不能回家,患者也不能回家的情况下,“我们就是他们的家属。” 重症患者卧床不能自理,患者的进食、翻身及二便清理要由王晓嘉她们完成。

在病房内有位79岁的爷爷让王晓嘉一直放心不下。当时这位高龄患者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一直上着监护,离不开氧气,中间还用过无创呼吸机。“爷爷是严重的焦虑,尤其到了夜晚,必须要我们在旁边,不然就一直呼叫。” 通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整,加上临床救治和心理护理,晚上的爷爷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前两天得知爷爷已经核算检测转阴了,大家牵挂的心总算落下了。”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那天,王晓嘉和同事利用休息时间叠了38个千纸鹤。每张千纸鹤上都写着“早日康复,节日快乐”,由于没有专业用纸,原本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她们叠了一下午。她说虽然是一只小小的纸鹤,但却承载了医疗队队员们无限的祝福,“希望大家好好配合,在我们的陪伴下坚强、乐观,一起战胜病魔!” 她回忆当天好多病人收到后都激动地哭了,“我们也是强忍着眼泪。”有病人出院后,将千纸鹤小心翼翼的装进了包里带回家。

“一直以为告诉我要回去的那一刻,我会开心到欢呼,但其实在上最后一个班时心情很复杂。” 王晓嘉说临行前一晚,大家都哭了,舍不得离开,两个月的时间让大家爱上了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爱上了热情的武汉人民,“谢谢武汉带给我的所有感动。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民感恩的心。”

看到很危重病人没有救治过来王晓嘉特别沮丧,但她尽量不表现出来。“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但是我现在不能脆弱,因为我在病人心里是最强大的,如果我们都被打倒了,那病人怎么办?”为此,她还从网上给自己定制了一件有意义的衣服,正面印着“北京小妞儿在武汉”,背面写着“阳光下的小超人”。“我在医疗队里是身材是最瘦小的,队友经常说我人小,但能量满满,像个小超人。”

返京路上王晓嘉说听着报站离北京越来越近,心也跟着激动起来。“回想来武汉第一天的情景好像还是在昨天,像做梦一样。” 她说这次的工作虽然很危险也很辛苦,但这本就是自己的职责,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和宠爱。“也谢谢你们!”

王晓嘉坦言这次疫情也让她对工作有了更深地认识,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神圣使命和职业职责 。尤其在传染类疾病方面,让她以后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掌握更多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她说还有祝愿患者们都能早日康复,“希望他们早日摆脱疾病对他们的影响,生活早日恢复正常,同家人早日团聚,希望通过这次疫情让他们更加坚强勇敢的生活。”

李秀丽:“一起为武汉拼过命,这段经历难以忘怀”

春节前夕,李秀丽和同在医院工作的爱人就曾讨论过:“如果我被派往武汉,你支持吗?”疫情初期她看到疫情版图上又多了一块,会感到不安。“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这是一份责任;作为党员,我想这更是一份义务;作为一名年富力强的90后,现在正是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时候。”

出发前一天当晚,李秀丽才把要去武汉的实情告诉父母。她母亲流着泪说:“今年这个年不止我们家,全中国人过得都不安生,你放心去工作吧,保护好自己,等你平安回来咱们再聚一起补过,爸妈给你准备一个大红包!”

因不知道将会面临的怎样的挑战,李秀丽在出发前尽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到达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后,这位年轻的护士遇到了难题。

密不透风的隔离服经常捂得满身大汗,厚厚的口罩时常喘不过气来,戴着的护目镜动不动就起雾,“当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时,我非常紧张。” 李秀丽说对武汉当地方言不了解,也让她的护理工作面临挑战。“当时有位患者对我说胯子(三声,指大腿)疼,直接把我整懵了。”尤其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处于疾病加重期,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治疗不信任等复杂情绪充斥,增加了有效的护患沟通的难度。“这是刚去时遇到的瓶颈,后来有了武汉方言对照表,沟通起来方便多了。”

虽然每年院里都组织传染病课程培训,但因没有较多实战经验,进隔离病房之前李秀丽都要练习好几遍穿脱过程,“当真的穿上隔离衣防护服,踏进病房看见患者一瞬间,我的心才踏实下来。”

正是因为沟通问题,李秀丽想几年前护理过的一位聋哑阿姨,“我们用文字交流,达到了沟通无障碍。”于是,她和同事连夜制作了简单的健康宣教手报。“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我们手报的内容选择的是鼓励性内容,比如您的康复就是我们的幸福,您的安康就是我们的平安;针对中青年患者,我们手报的内容选择的是健康养生内容,比如养生八字诀,保健穴位讲解等。当我们给患者讲中医养生知识时,有的患者竟然拿出手机给我们录视频,说要把视频传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看。” 李秀丽说作为一名中医专科护士,那一刻感到骄傲。

李秀丽在凌晨交接班时遇到过一位患者,那位患者50多岁,辗转反侧一直不休息,李秀丽上前问他:“请问您怎么了?是不是有点不舒服?需要帮助吗?”那位患者没有说话,就当她要转身离开时,患者用微弱的声音问到:“护士,这个病有治吗?我会不会死?”李秀丽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害怕,我们来了,您要对我们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您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疾病,您要好好休息,保持好心态,这才是最强大的免疫防线,让我们一起加油!”临出门,李秀丽又说了一句“您一定会康复出院的!”

27床的邓奶奶让李秀丽印象深刻。李秀丽同他们聊天得知,邓奶奶在年轻时是一名劳模,得了肿瘤后身体情况每况愈下,李秀丽告诉他们自己是从北京来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邓奶奶的老伴听完后说“我年轻时在北京昌平当过兵,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正月十五那天,邓奶奶的一句“孩子,你们辛苦了,为了医治我们都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我们衷心的感谢你们!” 戴着护目镜和口罩的李秀丽使劲眨眼睛克制住感情,用哽咽的声音说着:“奶奶,您一定要加油,等您好了,和爷爷再去一次北京!”

让李秀丽感动的人和事儿还有很多。有位70多岁的老爷爷一直坐在椅子上,连输液也要坐着输,他原本是是一名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这个病毒太恨人了,它把人的身体搞垮了,但精神不能垮!我不能躺下,现在我能坐着,我还有力气!人不能老躺着,躺着精气神就没了!”

坐在返京列车上的李秀丽流泪了,“武汉,我们再见了,但是还会再见的。” “护理的过程,也是我们和患者之间互相疗愈的过程,有好多患者对我们都充满了感激和敬意,我们也被他们身上坚强、乐观的精神所感染着,温暖着。”她说在隔离酒店要好好调调睡眠,在武汉基本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甚至有一段时间需要服用安眠药助眠。她自己和同事一起为武汉拼过命,这段经历这辈子都难以忘怀。

马建岭:“中医药给了患者信心,也给了我们信心”

通知去武汉当天,马建岭正陪儿子在圆明园跑步,“我跟他妈都是医生,平时忙很少有时间陪他,感觉特别亏欠孩子。”对于这一次的出征,马建岭说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只不过内心又要暗暗增加一分对儿子的“亏欠”了。

作为预备党员的马建岭年前就向党支部提交了请战申请,虽不是第一批到达,但他一直关注同事动态。“特别辛苦,我们科的董医生脸都压坏了,别的同事也一样,特别心疼!”他说自己在ICU、呼吸专业有经验优势,且爱好马拉松身体素质好,“早过去一会,就能给同事多争取一些休息的时间。”

传染病救治,要求严格防护。自认体力不错的马建岭,在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后工作效率也下降了。“动作不能太快,防止气溶胶传播。尤其是近视戴眼镜的起雾比较严重,防护服不透气出汗多,还特别容易低血糖。”

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马建岭尤为关注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汤药,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马建岭说中国古代没有欧洲中世纪时期一样暴发大规模的传染病,这与中医药的参与也有关系。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发布时,马建岭就关注到到已经有细化的中医治疗方案。“随着认识地逐渐深入,从第六版到第七版,中医诊疗方案基本没有变化,很多临床研究也说明了中医的疗效,整个社会对于中医的效果也是认可的。”当然,这一认可也在他问诊过程中得以确认。

在开始进行中药治疗前,马建岭发现有位患者因为中药“味苦”不愿意接受,但当看到旁边用中药的患者吃完后第二天退烧了,她说便开始主动要求服用。“中医药到底管不管用,肯定是需要后期的疗效说话,有疗效肯定就认可。”

“目前诊疗方案出了七版,特异性抗病毒西药目前都是试用推荐,但中医治疗疫病的历史就比较长了。” 马建岭说针对疾病早期发热、咳嗽等,应用解表、散寒、清热、祛湿等治法,中医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改善症状效果好。与此同时,对于伴有纳差、腹胀、肠道功能失调等症,中医药通过健脾祛湿等法,也疗效显著。“新冠肺炎患者容易有焦虑、抑郁、失眠情况,通过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健脾养心等治疗,这些症状都有所缓解。”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同事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马建岭就将这一方法“用在了家人身上”,在武汉期间,他经常拍一些好吃的饭发给家人,在同他们沟通时,“把传染性说的轻点儿,基本都是转阴啦什么的,主要是怕他们担心。”

72岁的沈阿姨让马建岭印象深刻。正当她处在康复期准备近期出院时,突然咳嗽加重,并伴有喘息,这让沈阿姨特别紧张甚至伴有失眠,马建岭随即仔细问了情况,得知可能是晚上睡觉有点着凉,便根据呼吸科自编的“呼吸十问歌”详细问诊、望舌切脉,结合患者体质辨证论治,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第三天咳嗽喘息即明显好。因不放心患者,马建岭专程加了微信密切关注。“现在已经健康回家了,我甚至比患者还开心,中医药给了患者信心,也给了我们信心!”

“针灸、拔罐、耳穴埋豆、呼吸操等,内外结合,也提高了疗效。” 马建岭说救治过程中,医疗队的护理同事也用到了中医特色“六字诀”呼吸吐纳功。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目的是对于轻型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恢复期患者,指导其在室内进行六字诀康复训练,减少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身心状态,促进肺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强调整体观、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马建岭认为,这次疫情也敲响了一个警钟,“要消灭自然界的病毒几乎不可能,只能通过医学提高自身免疫力、调整体内免疫紊乱状态,把病毒带来的危害减到最低。”

马建岭说,他在酒店隔离期间想系统总结下这次中西医抗疫的经验措施,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特色,以后要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学习。他坦言,武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止是医护,武汉人民也付出了很多,“抗击新冠,我们是战友,感谢你们的信任,你们的健康是我们最好的回报。” 他说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北京投入工作的同时,“如果党和祖国需要,随时听候派遣去境外参加支援。”(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患者 中医 武汉 医疗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