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刘雨涵:宋朝剧的盛世美学

2020年04月13日 10:21 | 作者:刘雨涵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者:刘雨涵

古装剧的C位在被清宫戏霸占了长达20多年之后,现如今很可能将让位给宋朝剧。讲述宋仁宗赵祯生平的《清平乐》正在热播,延续了从去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等剧开始兴起的“宋风”潮流,接下来还有讲述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爱情故事的《大宋宫词》待播。这些剧的播出,让一直面目模糊的大宋风华有了具体可感的支点,观众们不仅看到了主演们的盛世美颜,更目睹了宋朝的盛世美学。

从无人问津到怒刷存在感

说起清宫戏,观众们如数家珍的有一大堆,皇帝从顺治、康雍乾到光绪、溥仪,朝臣从和珅、纪晓岚到鳌拜、吴三桂,后宫从孝庄、董鄂妃到戏说的紫薇、若曦、甄嬛、魏璎珞……真是数不胜数。要论秦汉、魏晋南北朝、大唐、明朝,那也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唯独有关宋朝的古装剧一直缺位,成为一个历史盲区。但是从去年开始,宋朝剧后来者居上,先后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鹤唳华亭》《大宋少年志》等多部作品面世。今年刚刚开播的《清平乐》更是继续添火,让宋朝剧狠狠怒刷存在感。

以两宋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并非没有,只是包青天、杨家将的故事更多的是民间演义,而且缺乏代表作。而被奉为经典的《水浒传》、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等,又都属于江湖传奇,真正能够刻画宋朝风骨的影视作品几乎不曾出现。为何此前宋朝在古装剧中长期无人问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编剧梁振华向记者分析说,这主要是由于宋朝特殊的时代风貌导致的。“宋朝的传统是重文,它在美学上非常有高度,这使宋朝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状态,可以说宋朝推崇的是‘慢文化’,不像别的朝代那样有特别酷烈的政治争斗。这样的时代氛围如果放在影视作品里面,就会无法制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创作起来可能会乏善可陈。”

而从去年开始古装剧兴起的“宋风”潮流,梁振华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网络文学的反哺。“《知否》《清平乐》都是从网络文学IP改编过来的,网络文学一直有古风创作的传统,而且关注的视角会比较新奇,给了宋朝剧创作的空间。”同时,时代风貌的转变也让大家愿意关注更加精致的文化生活,“要回眸文化盛世的样子,宋朝无疑是一个典范。对于宋朝的借鉴,能够让剧作在美学风格上获得更加高级的质感,宋朝服装、器物、家具等的精致感,是其他朝代不能比拟的。”

由于《清平乐》的播出,不少观众说自己一边追剧一边百度查询宋朝的历史,而在此之前,大部分人对于宋朝的认知还仅局限于诗词歌赋和历史课本的简要叙述。去年《鹤唳华亭》播出后,也使得在电商平台购买“宋制汉服”的人数增长了十多倍,培养出了一批“宋粉”。

古装剧的“宋风”热潮不会止步于此,由李少红执导、周渝民和刘涛主演的《大宋宫词》已经拍摄完成加入待播行列。该剧以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赵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平乐》中宋仁宗赵祯的父亲,而刘娥便是《清平乐》中的皇太后。这种剧与剧之间的历史勾连,假以时日,也许会像清宫戏中“康雍乾”串联起“清宫宇宙”那样,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宋宫宇宙”。

帝王戏回归史实或将开启新潮流

前几年的古装剧盛行架空历史,于是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乱象混沌的年代就成为这些剧目的落脚点,借此在其间穿凿附会、天马行空,而不必讲究史实的精准度。去年播出的《知否》和《鹤唳华亭》,由于没有交代明确的历史背景,而被称为“伪宋剧”。这样对于故事的处理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且考虑到之前《巴清传》《大漠谣》《霍去病》等古装剧都因历史粉的举报而命途多舛,选择对历史朝代进行模糊化处理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easy模式。

不过现在播出的《清平乐》和即将播出的《大宋宫词》都成了hard模式,它们都是有史有据、有名有姓的“真宋剧”。《清平乐》讲述了宋仁宗赵祯的一生,剧中出现的皇太后、曹皇后、张贵妃都是历史中确有其人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如实再现。更有名臣高士韩琦、晏殊、范仲淹等的重头戏,欧阳修、苏轼等也会悉数出场,这样的组合被网友称为“默写并背诵全文”天团。而且《清平乐》中的服化道,也几乎是按照古画中的样式百分百还原,力求重现历史。

梁振华说,《清平乐》是一部典型的帝王戏,以前像《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这样的帝王戏有很多,可是近十年来,有着明确朝代、专门讲述帝王的剧目很少见了。《清平乐》是一种逆潮流,但也有可能就此开启一股回归史实的新潮流。

虽被认为是“伪宋剧”,但是《知否》和《鹤唳华亭》也尽最大可能地展现了宋朝的风华样貌。《知否》中的名物、服饰、艺术、风俗等一律按照宋朝的风土人情摆弄铺陈。像是襦裙的穿法,襻膊这种用来绑住衣袖、方便劳作的臂绳,在以往的古装剧中没有出现过。而前期服装的马卡龙配色,应和了宋朝清新淡雅的时代审美,也与其他古装剧中流行的阿宝色、莫兰迪色有了区别。剧中主君、主母、娘子、官家等称谓被观众所熟知,樊楼、七宝擂茶和炒菜这种刚刚出现的烹饪手法,展示了宋朝的饮食文化。剧中还展示了宋代和离的婚姻制度和科举制度,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宋代文人的“生活四艺”也再现了宋朝的美学高度。

《鹤唳华亭》虽是将朝代定位在南齐,但是服饰、官制等方面却处处体现着宋朝风范。剧中官员所佩戴的“长翅帽”就是宋朝所独有的,据传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用以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而且剧中皇帝与朝臣们之间的掣肘,也体现了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统。

就连剧名,也是在向宋朝致敬。《知否》的剧名取自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词句,《清平乐》原名为《孤城闭》,在开播前才刚刚更名为现在这个宋词的词牌名。

慢节奏与时代精神气质相关联

与宋朝剧的“美”相伴而生的,是它的“慢”。

和《知否》刚开播时一样,《清平乐》最近也因为慢节奏的剧情而被观众吐槽,网友们甚至还把这两部剧的导演张开宙送上了热搜。《鹤唳华亭》当初被吐槽的点是太“虐”,网友们都说,“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憋屈的剧”。慢热、温吞、絮叨、优柔寡断,宋朝剧的这些精神特质让看惯了爽剧的观众不太适应。

梁振华分析说,影视剧的气质一定是和它所处的时代风貌有关联的。“宋朝的纤细文弱,导致了宋朝剧的叙事体就不会是那种金刚铁骨的,不像秦汉的征伐,唐代的大气,清宫的缠斗。它的故事可能不够阳刚,但是它的视野和想象力要飘逸一些,更注重诗意的感觉。”梁振华认为,宋朝推崇的高雅艺术所鼓励的是慢文化,这需要观众有一定的心境去欣赏和体味。“《清平乐》是需要咀嚼的,如果单纯从高情节、强冲突的角度去看,那么期待会有些落空。但如果你能熟悉这个氛围,仔细去琢磨一些东西,把捕捉到的细微感受放大,就像宋词的诗意氛围一样,对着春花秋月感时伤世。”

《知否》的原著小说本身就是“种田文”,即是那种讲述家长里短、平淡生活的网络小说。《清平乐》的原著小说《孤城闭》则以诗意化的文学性著称。根据这样的文学作品所改编的影视剧自然带有同样的精神气质。

在梁振华看来,《清平乐》的剧情故事还是有很大程度创新的,比如开场赵祯想要接回为先皇守灵的亲生母亲那段戏。“这场戏很长,它有三个空间,一个是晏殊在外面劝赵祯回去,一个是在里面的赵祯生母,还有一个是皇太后那里。从故事情节的推进来看它好像静止了,一直没有进展,但其实带出了三股势力的胶着,把赵祯夹在板缝中间,有着戏剧张力。可是按照观众比较直接的思维方式,会觉得赵祯赶快破门而入把他亲妈抢回去就完事了。”梁振华说,《清平乐》的剧情所遵循的是一种心理节奏,而不是事件的节奏,这样的写法在一般的国内影视剧中非常少见。“慢未必就是不好,快也不一定就是好,希望观众能够习惯和欣赏这样的叙事节奏。”(刘雨涵)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宋朝 清平乐 美学 古装 历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