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杨玉春等:以理性和包容应对疾病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

2020年04月15日 14:37 | 作者:杨玉春 孙晓慧 刘恩校 |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分享到: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杨玉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孙晓慧,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部 刘恩校

恶疾肆虐全球,跨越国界、种族,人类成长史本身就伴随着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面对传染病,总有个人、群体、种族甚至是国家在遭受着至暗时刻。面对急剧恶化的全球疫情形势,要以科学技术和人道合作对抗疾病,要戒除偏见,以理性和包容共同维系世界正常运转。

维护全球化发展的持续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互联网使信息流通加速、效率提升,海陆空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实现了缩短时间、跨越空间的物资流转和人员流动,带来区域经济的勃兴,也带来全球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模式下的世界繁荣。重大传染病直接导致全球性的人员流动降速、停滞,是人类的共同敌人,面对疫情导致的产业停摆、经济滞胀、贸易受阻和随时可能崩断的全球供应链条,各国需要一致面向未来共渡难关,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绝大多数国家的产业发展都融入了世界经济文明的进程,面对共同的瘟疫大难,国家之间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降低贸易摩擦幅度、减少冲突频次,继续以互补的产业支持、通畅的贸易往来和精诚的抗疫科技合作维护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符合人类共同利益,是危局之下化解全球性经济衰退风险的根本出路。

面对灾难最大限度保持理性,既要保证信息对称和通畅,又要依据科学和事实进行舆论引导

民族有区别、政体有异同,面对全球性瘟疫,要尊重各个国家不同的治理风格,倡导文明互鉴,求大同、存小异。保证面对疫情的信息对称,对于抗击疫情的过程、疫苗研发的进度、面对病毒变异变种的追踪研究等问题都要保持信息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一度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需要超越经济范畴、政治范畴,需要各国的主流媒体超越于局部利益、短期视角和政治局限,基于科学、基于人类公理和WHO的基本原则,引导疫情中不同国家、民族、群体、乃至个人之间的信息对称,以理性的思考、可控的情绪、系统科学的论证共同抗击疫情。既要认同国家行为,又要冷静筛选信息。“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无论在国家内部,还是国际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虚假信息、“阴谋论”等都会产生严重后果和代价。

推进医学科学发展国际化,把“治未病”作为预防医学的学科价值导向

疫情防控要加强科研合作,进行有效科研数据共享,加速国际间联合研发疫苗;相互借鉴经验,运用科学专业的防疫手段。国家要着眼长远,对内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国家健康保障和服务的能力。对外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发挥好中医、中药在抗击疫情、去除瘟疫中的作用。调整医学学科发展方向,在医学教育、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上重新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布局。扩大医学教育的整体功能,平衡发展医学教育的学科体系。把公共卫生作为服务健康民生的基础学科,把“治未病”作为预防医学的学科价值导向,让新公共卫生理念和健康促进理念成为全球共识。

保持同理心,不歧视疫区民众,以己之心去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思想与行动

世界表面是分离的,本质是联通的,自然灾难面前,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对待灾难的态度、对待其他人群或民族的情怀,决定着一类人或者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道德高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严峻疫情下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道义。在文化、教育等重大社会发展问题上,将健康目标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以同理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多方角度共情互鉴,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可行性、可信性、有效性。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要遵守既定共识和规则,加强互动交流、增进国际理解,真正基于国家信誉做到守望互助。

协同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培养好、保护好一代青少年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赢得了未来

全球范围内民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可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灾难,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将日趋科学和理性,从全球看,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一直呼吁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于眼前蔓延的疾病以及对于未来未知疾患的防范都有着极大的人本价值。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阶段的中学生,疫情前后要避免他们受到非理性情绪的裹挟,客观真实的教育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人类 疫情 理性 共同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