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以己之“窗”,让两岸青年互“见”——台湾青年罗鼎钧“登陆”记

2020年04月18日 15:33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因疫情而带来的超长隔离假期中,当很多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因疫情防控无法返回大陆复工复产时,台湾小伙子罗鼎钧留在大陆一刻也不等闲,运营的“两岸青年”微信公众号一直保持日更状态。

两个多月间,他联合在大陆9座城市生活的台湾青年发起“云祈福祝福武汉”短视频活动。

在公众号开设台胞在大陆疫情记;

回大陆各地复工复产的政策小锦囊;

……

“希望透过‘两岸青年’这扇小窗,两岸能相互了解彼此,也为更多台湾青年打开了解真实大陆的明窗,带领大家探寻一条理性洞见大陆之路。大陆为什么能够发展得这么快?台湾为什么20年没有发展?为什么这次疫情大陆能控制得这么好?希望更多台湾青年在客观对照中,形成自己的独立鉴别和判断,而不是只听岛内舆论的片面声音。”运营“两岸青年”公众号,罗鼎钧把它当成了一份事业去做。

□重识大陆:

比台北更有生机的一片土地

罗鼎钧生长在一个台湾闽南家庭。清朝道光年间,罗家祖先离开福建泉州,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台北定居,罗鼎钧是罗家在台湾成长的第六代。

“从小,我爸妈就和我讲述大陆的方方面面,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所以,我自小就喜欢看大陆、看中国历史的相关书籍。”11岁那年,罗鼎钧有了第一次亲眼看大陆的机会。

1998年,彼时11岁的他,跟随父母第一次来到大陆。第一次登上长城,第一次看到雪,第一次感受中华文化,走进北京故宫、颐和园……但对于当时还是小学生的罗鼎钧,书本中的大陆变成“眼见为实”,对他的冲击并没有预想的强烈。首次大陆旅行留给彼时他的印记,更多的是大陆的美食和大陆人民的友善,“印象中,买东西店主总是给的很多,又便宜又好吃……”

2008年,时隔10年,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上大三的罗鼎钧,因为报名参加海协会组织的“中华文化研习营”,有了第二次“登陆”机会。

北京怎么变化得这么快?高楼林立、轨道交通发达……2008年1月正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夕。跟随中华文化研习营,走进鸟巢、水立方、CBD街区、北京城市规划馆,身处其中的罗鼎钧,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他脑际:为什么北京能发展得这么快,而家乡台北还停留在上小学时的模样?

“这次体验,可以说打开我重新认识大陆的兴趣之窗。”罗鼎钧回忆道。

2008年后,伴随两岸交流的升温,面向两岸青年间的交流也频繁密集起来。每年寒暑假,罗鼎钧都积极寻找机会,争取来大陆走走看看。

2011年,在台湾淡江大学读中国大陆研究所二年级的罗鼎钧,获得到大陆吉林大学交换学习一学期的机会。

“没想到,用大陆的话讲,一个纯正的南方人,到东北那是相当适应。”半年交换时间,罗鼎钧不仅喜欢上大陆东北人的豪爽,还喜欢上了东北的饮食,“锅包肉、酸菜白肉锅,都是我的最爱。没想到后来,又找到了东北太太。”说到半年交换学习给自己日后人生轨迹带来的缘分,罗鼎钧莞尔,他的“登陆”步伐也一发不可收。

“我听父母说,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台湾街头巷尾,流传这么句顺口溜: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但伴随大陆这40年来的飞速发展,如今在台湾,于我们这一代,这句顺口溜被改成:来来来,来北大清华!去去去,去大陆!”见证了近10年来台湾学子争相“登陆”求学浪潮,带着想更加深入了解大陆这片土地的探究欲,2014年罗鼎钧从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硕士毕业后,又考取了大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班。

“因为做课程乡野调研和学期旅行,我已经去过大陆的十几个省份了。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越是走得多、看得多,想对大陆的探知欲愈发强烈:40年前大陆温饱都成问题,如今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陆靠什么崛起?为何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发现中国制度的优势需要去深入理解。”伴随对大陆政体研究的越深入,罗鼎钧越发觉得,统一一定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民众一定会用脚投票,去选择符合历史大势,同时让自己有更好生活的未来。”

□深识大陆:

一场疫情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最好诠释

“近段时间,在我们公众号后台留言的台湾青年比疫情前多一倍。他们愤慨于民进党当局不顾岛内百姓安危,在岛内口罩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谄媚美国,为其捐赠口罩;也没有一点责任担当,让在大陆的台胞迟迟不能返台。”

罗鼎钧运营的“两岸青年”微信公众号,创办于2014年。最初的创办愿景是,为两岸青年到对岸交流与求学创设信息沟通的通道。公众号创办6年来,从起初的个位数粉丝,到如今的活跃粉丝6万多,并从线上信息分享衍生出线下交流分享活动,已在台湾十几所高校举办了线下大陆就学和创业分享会。

“我们帮助了百余位两岸学生实现到对岸求学梦,而且很多位两岸青年通过我们的平台结交好友,结束单身,相信他们应该很感谢我们吧。”从最初介绍各自生活地域的生活层面的信息,到慢慢涉及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以及当下青年的人生选择,在罗鼎钧看来,这也是自己对大陆政治制度深入研究后的必然。

“过去我在台湾了解大陆政治制度的一些信息,大多是基于西方政治学研究视角下的,老师们向我讲授的信息,也是带有他们个体认知框架的,只有真正来到大陆,去和生活在这里的商人、百姓、不同阶层的人聊,加上自己的田野调查,才能梳理出一套自己经过相对客观印证后的思考。”罗秉钧在公众号上对一位台湾网友对于民进党当局应对疫情的失望表现,回复了这样一句话:“何种政治制度适宜中国?一场疫情,凸显出来。一场疫情,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对政府治理能力是最好的诠释。”

罗鼎钧说,他了解到的主动选择来大陆求学的绝大多数的台湾同学,都憧憬毕业后,能在大陆就业。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台湾青年真实‘看见’大陆后的真实心声。”

“台湾是我家,大陆也是我家,我爱台湾也爱大陆。”罗鼎钧希望,两岸关系能尽快从险峻中走向缓和,因为只有两岸关系向好,对于台湾年轻人的机会才更多。

“现在台湾许多老板会跟员工说,台湾这几年经济不景气,等撑过了这段时间,整个公司营运好一些,就会加薪。可这样的‘空头支票’从20世纪最后几年不知不觉已经说了10多年,许多员工从青年干到了中年,薪水仍旧没有大幅调薪。台湾那个‘钱淹脚趾’‘人人都是创业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台湾青年的未来属于大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大陆 台湾 罗鼎 鼎钧 青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