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画界画界

一张人民政协报惹出的“麻烦”

—记著名水彩画家关维兴

2020年04月24日 14:57 | 作者:杨文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耄耋老人(水彩)50x75cm-2018年关维兴

耄耋老人(水彩)50x75cm-2018年  关维兴


“我从事水彩画创作以来,以画会友,结交了不少朋友,也引来了许多中外崇拜者。”这是关维兴新浪博客上的一句话。的确,有太多的观众发自内心地喜爱关维兴的作品,继而对画家产生崇敬之情,原英国皇家水彩学会主席Leslie Worth称赞关维兴的作品“清新优雅,是极高的天赋和超级技巧的完美结合。”荷兰艺术家W.Geerinckx曾这样赞美他:“我极度欣赏您的作品,在我看来,您的作品对于中国的意义,可等同于伦勃朗对于荷兰。相比您如此精湛的技艺,我更能读懂您的人文精神和您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当我在看您的作品时,就感到自己的渺小。”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词和由此产生的友情故事不胜枚举,这其中一位德国空嫂“万里寻关”的故事,最为曲折感人。

2019年深秋的一个午后,笔者跟随人民政协报社《画界》杂志刘根长主编来到了著名水彩画家关维兴的画室。阔别多年的忘年老友见面相聊甚欢,谈话中自然少不了令两位艺术家至今都无法忘怀的一件趣事,那是由一份《人民政协报》引发的跨国“追星”故事,事情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

一张早已泛黄但保存完好的《人民政协报》从资料袋中被小心翼翼取出、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一份1994年8月2日的《人民政协报》美术版,报纸的佳作欣赏栏目刊登的正是关维兴当时的几幅代表作,包括《帕米尔的阳光》《母亲》《苗族少女》等作品和一篇《民族沃土育画魂》的署名文章,同时还刊出了由时任《人民政协报》摄影部记者刘根长拍摄的关维兴的生活照,照片里已届中年的关维兴身着戎装、谈笑风生,谦和儒雅之气溢于言表。身兼《人民政协报》美术版编辑的刘根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因为他采编的这版报纸随后给自己和关维兴先生惹出的“麻烦”。

京城骆驼队(水彩)50x75cm-2016年-关维兴

京城骆驼队(水彩)50x75cm-2016年  关维兴

话说在25年前,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位空嫂手里紧紧攥着从北京琉璃厂的一家画店得到的刊有关维兴作品的《人民政协报》,大海捞针似的苦苦找寻这位让她仰慕多时的艺术大家。这天,在从香港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上,服务之余,这位名叫蕾娜特•凡尔登的德国空嫂手里拿着1994年8月2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正略显焦急地寻找着能讲汉语的华人,“Excuse me, Can you speak chinese?”(对不起,您能说汉语吗?)空嫂满怀希望的征询她心中的目标,而当听到抱歉的答复后,稍显失望的她又会选择下一个对象。终于,蕾娜特•瓦尔登欣喜地发现了搭乘本次航班能讲一口流利广式普通话的香港人宣先生,经过简短的交流,年届七旬的宣先生明白了蕾娜特•凡尔登女士要寻找《人民政协报》上刊登的著名水彩画家关维兴先生,她激动地说自己非常喜欢关先生的作品,这些画让她的内心无法平静,她恳请宣先生如果去北京一定帮她联系画家,她将择机到北京见他。

1994年10月初的一天,刘根长编辑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来电者操着浓重的广东味儿普通话谦和地自报家门,原来是宣先生从北京港澳中心打来的,他把在飞机上受德国空嫂之托,寻找关先生的经过详细描述了一番,情真意切地请他一定帮忙联系关先生。

放下电话,刘根长觉得自己作为《人民政协报》的美术编辑,能成为画家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由衷产生一种自豪感。他连忙拨通了关维兴创作室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同事,告知关老师下连队了,要过两天才能回来。几天后,画家给刘编辑回电话,当他听完事情经过的描述之后,随即请刘编辑代为邀请宣先生到其画室一叙。

转天,身材高大、温文尔雅的宣先生在刘编辑的陪同下来到了关维兴的画室,宣先生认真地观赏起画室里的画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自己其实也是关老师的“粉丝”,几年前在美国的某个画展上第一次看到关老师的作品就被深深地吸引和打动,当时有意购买其中一幅名为《京味》的作品,因主办方说只展不卖,未能如愿。此次也是机缘巧合,因为德国空嫂的托付而得以见到大名鼎鼎的作者,兴奋之余,当即请求购买关老师那幅名为《京味》的作品。随后把由刘编辑牵线搭桥见到关维兴的消息通过国际长途告诉了远在几千公里之外德国海德堡的凡尔登女士,惊喜万分的凡尔登女士当即表示将于近期到京,拜会令她崇敬的艺术家。


京城骆驼队(水彩)50x75cm-2016年-关维兴

京城骆驼队(水彩)50x75cm-2016年  关维兴


1995年元旦过后的一个下午,受宣先生之邀,关维兴在刘编辑陪同下来到了北京港澳中心,早已在饭店等候多时,面容俊秀、身材高挑的蕾娜特•凡尔登女士激动地紧握着画家的双手连声说:“终于见到您啦,终于见到您啦。”通过宣先生的翻译,关维兴得知,原来凡尔登女士非常喜欢水彩画,自己也时常临摹一些名作,三年前曾经在荣宝斋看到过他的作品,当时非常激动,但不知何故最终没有购买,过后一直后悔不迭,此次无意中看到《人民政协报》美术版激起了她要面见作者的强烈愿望,幸得宣先生和刘编辑的热情帮助。

当看到画家随身带去的几幅画作,蕾娜特•凡尔登女士马上安静下来,象一位鉴赏家一样非常专注地欣赏起来,仿佛进入了作品营造的精神世界。在长时间的观摩后,谦和的关维兴真诚地请凡尔登女士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意见,凡尔登女士谈了对于作品的看法和许多对画家颇有启发的见解,随后说为了能见到自己崇拜的艺术家,她特意向公司申请调换了航班,在京只停留一晚。最后,凡尔登女士真诚地希望关维兴能到她的家乡海德堡访问、办展。

临近春节,关维兴收到了蕾娜特•凡尔登女士寄来的、由她亲手绘制的贺年卡,表达激动之情,还说因为工作的便利,自己曾造访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欣赏过许多名作,但她认为关维兴“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棒的。)

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友人,对一位中国的画家及其作品如此的欣赏、如此的执着,想方设法寻找、不远万里专程造访,足见关维兴在国际水彩画领域的成就、声望及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而这份由一张《人民政协报》引发的画缘一直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美国艺人(水彩)50x36cm-2007年-关维兴

美国艺人(水彩)50x36cm-2007年  关维兴

那篇刊登在《人民政协报》美术版,题为《民族沃土育画魂—记满族水彩画家关维兴》的文章,是这样表述的:“关维兴在事业上是辉煌的,他的水彩画不仅在中国画坛上一枝独秀,领一代风骚。在世界的艺术殿堂里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多次拿到国际金奖和其他大奖,外国艺术家称赞其作品是东方美神的瑰丽艺术形象,每一幅画都是一首抒情诗,他的作品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被人们当做珍品收藏。”而飞机上的凡尔登女士听到宣先生给她翻译了这段对关维兴加以肯定和赞赏的文字之后,更加坚定了要见画家的决心。

关维兴,这个从普通的东北农家走出的孩子是如何取得如此骄人的艺术成就?话还得从头说起。

出生在四十年代初的关维兴,家境贫寒,被赋予了白山黑水灵秀之气的他打小就喜欢用枝条在地上写写画画。1955年,初中毕业的关维兴考入东北美专附中(后改为鲁迅美院附中),1960年作为油画本科一年级学生在学院的推荐下破格考入罗马尼亚专家尤金•博巴教授的油画训练班,录取的过程颇为传奇。

当年,为了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根据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签订的文化协议,文化部委托浙江美院举办罗马尼亚油画训练班,受罗马尼亚文化部的派遣,布加勒斯特美术学院推荐尤金•博巴教授来华执教油画训练班。

尤金•博巴是罗马尼亚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毕业于布加勒斯特美术学院,早年跟随米尔•莱苏学画,后赴法国深造,曾任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美术学院教授、罗马尼亚美术家协会副书记。他的油画作品结构严谨,笔触生动,善于发挥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画风深沉粗犷,个性鲜明。

当四十岁出头的博巴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的时候,通过了文化部的考试、从全国各大美院选派的青年教师(唯独关维兴是大一学生)中择优录取的14名学员早已在等待他的“检验”,当博巴教授看过学员简历后很不高兴,他质疑为什么会有关维兴这样在读的大学生在列,声称要取消他的学员资格,当得知所有学员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的,他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暂时压住了火气。


京-味(水彩)-50x75cm-1993年-关维兴

京-味(水彩)-50x75cm-1993年  关维兴


第二天,14名学员围坐在一间挂满了各自考试作品的大教室四周,博巴教授在中罗两国文化官员的陪同下出席了开班仪式,随后他逐一认真点评每位学员的作品,当怯生生的关维兴怀着忐忑的心情猜想博巴将如何“处置”自己的时候,博巴象发现新大陆一样仔细端详起小关的几幅作品,并对作品的优点大加赞赏,最后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这真是个绘画天才!”“这是谁的画?”“关维兴的。”陪同老师指着小关回答,听闻此言,博巴楞了一下,随即转过身来冲着小关摊开双手,耸耸肩,俏皮地眨眨眼。此时,惴惴不安的关维兴终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知道自己不会被撵回家了,关维兴回忆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吃了冰淇淋一样甜美和舒坦。

静物课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了关维兴,“你是班里最‘差’的学员,你要最努力,我今后要多辅导你,大家也要多帮助你。”从此,小关在貌似严苛的博巴教授的特殊关爱下,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西方绘画艺术观念和技巧的系统学习,认真领受博巴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艺术表现。

因为当时在学员里年龄最小,脸又圆乎乎的,小关被同学们昵称为“小胖”,当博巴得知后,兴致勃勃地给小关起了一个中罗合璧的名字—“小胖•奈斯库”,他也是“罗训班”里唯一拥有外国昵称的学员,可见博巴对小关的喜爱之情。在那个年代,能幸运地成为博巴欣赏的学员,在他的严厉教导下快速成长起来,最终成为一代水彩大家,不能不说关维兴的天赋和才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许从第一天被博巴教授肯定开始,在关先生的心里就坚定了一个艺术家必须要靠作品说话的信念。

博巴不太提苏派,反对红、光、亮式的雷同,他很早就提出了“油画的中国化”,非常重视个性的培养,再三告诉学员“作为一名中国油画家,千万不要走欧洲的老路”,除了反复强调结构,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统治色”和“有力线”。在表现手法上,强调用线来概括,他说书法是世界上最优美的线的艺术,中国画的概括能力很强,认为这些元素都可以在油画里得到体现。日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关维兴逐渐领悟到博巴强调个性、主张油画民族化等思想的深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虽然在“罗训班”接受的是西方绘画技法的训练,但他时刻牢记博巴的教诲,从艺60年,他的作品始终描绘的是中华情和民族魂。


乡-情(水彩)130x200cm-1998年-关维兴

乡-情(水彩)130x200cm-1998年  关维兴


毕业后,关维兴被派往边疆某部工作,由于受军队特定条件的限制,他转而专攻水彩这个不需要复杂工具和材料的画种,探索过程中,关维兴被水彩的特殊表现力和独有的韵味深深吸引。在当年,因为水彩画深层的表现力尚未充分挖掘,尤其是最见功力的人物题材作品匮乏,水彩画被戏称为“小品”,备受冷落。关维兴凭借其深厚的油画造型功底,自觉地开始了水彩人物画的研究,深入拓展水彩画的表现潜力,赋予水彩画新的生命力。

用水彩表现人物主题,就技巧而言的确很难,尤其是要画出有情感有神韵的人物,就越发困难。经过多年的探索,关维兴总结出水彩人物画创作的原则,他说要创作一幅具有神韵的水彩人物画作品,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形、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水是水彩的本性,形是写实的基础,神是人物的神韵。水和形是技巧层面,而神则是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每一位水彩画家都应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创作出既有充沛的水味又有坚实造型和迷人神韵的作品。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关维兴的水彩人物画创作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作体系,成为我国当今水彩画尤其是水彩人物画少数取得巨大成功的画家之一,也由此彻底改变了水彩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小品”地位。

吸烟老汉(水彩)50x36cm-2008年-关维兴

吸烟老汉(水彩)50x36cm-2008年  关维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维兴水彩人物画作品影响力日增,对外交流频繁。1996年,作为中国水彩画家代表的关维兴携带其12幅作品赴突尼斯出席“中国水彩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人们称赞他是水彩画的“魔术师”,邀请他到美术学院授课,为其拍摄电视专题片。追随者、崇拜者、学画者众多,人们猜想他画得好的原因是画笔有秘密,争先恐后“分享”了他随身带去的全部画具,“我还为其中一位收藏我板刷的学员在手柄上刻了关姓的第一个英文字母G”,关维兴饶有兴趣地回忆到。

“无独有偶,”他不无兴致地说到,“2007年,在美国休士顿进行水彩画教学时,学员们见我来了,激动地叫喊着、调侃着要把我绑在椅子腿上不让走,非要让我一直留在他们那里。”

美国资深画商杰克逊在一个偶然场合看到了关维兴《山西老农》的印刷品,非常震惊。他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画家,来电称赞道:“尽管我只是看到您的复制品,但足以让人相信,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水彩画大师。您的人物画就像一首首看得见的诗,每个人物都触及到人类灵魂深处,每一张面孔都含有无限情意。”这番话道出了人们喜欢和收藏关维兴作品的根本原因。

2005年和2007年,关维兴先后两次应邀去美国格林斯伯勒、纽约、休士顿等地举办个展,他的几十幅作品以当时国际上水彩画的最高价格被美国众多爱好者收藏。“一位90多岁的老夫人收藏了我的《陕北民歌手》,连声感叹‘这么朴实,这么善良,而且还有点诙谐,活脱脱就像我的老父亲。’”画家感慨到。

在美国格林斯伯勒展出时,一幅本不打算出手、标价高达2.5万美元、名为《秋趣》的作品竟然被买家收藏了,收藏者是位大学教授,为了这幅爱不释手的画,夫妇俩先后5次到画廊反复商议,最后下定决心:“我们知道,如果错过了此次机会,将会后悔一辈子!”

展览期间,一位老妇人长时间凝视着作品《高原牧歌》,不停地说着“平静、美丽”之类的词语,关维兴过去与她交谈,“这幅画洁净得像天堂。”妇人说着,眼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画家非常惊讶,因为他创作这幅画的本意,就是想通过画面塑造一个人间天堂的胜境,想不到在异国他乡,居然被一个外国老人感受到。他说:“向外国观众展示我的作品,开始总有一些担心,因为我是中国画家,画的是中国人,表达的是中国人的情感,与外国观众肯定会有一段距离,能否被他们由衷地接受,一直拿不准。想不到从这些作品中透出的真情,会被不同国籍的观众领会,异国他乡遇知音,让我兴奋,也为之感动。”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写实,画家和观众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才显得如此容易,关维兴至今记得当年美国媒体宣传他的大标题:“中国画家关不会讲英语,他的作品会讲”,这坚定了他的写实路线,“时至今日,写实艺术仍然是贴近平民百姓的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画家说,“水彩画,单是画得很像是不够的,它应该有生命,应该活起来,成为爱和美的使者,它属于全人类。”

“为人类奉献爱与美是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关维兴说,当年的那位德国空嫂因为生病许久没和他联系,当他得知情况后,画了一张名叫《童趣》的小画寄给了在家养病的凡尔登女士,祝愿她早日康复。不久,画家收到凡尔登女士的回信,“亲爱的关先生,您送给我的水彩画,真是为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我是那么喜爱她,甚至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我的心情,非常感谢您寄来这么珍贵的礼物。”她丈夫执笔,正式邀请画家在适当的时候到德国海德堡她的家中做客……


东北老汉(水彩)50x36cm-2001年关维兴

东北老汉(水彩)50x36cm-2001年   关维兴


关维兴颇有感触地说:“人能活在世上,带着生命的喜悦,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实在是太美好了。一幅好的水彩人物作品独具的艺术感染力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为画家,我的愿望就是通过我的创作,让人们和我一起聆听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分享人生的快乐。”

“罗丹说过,‘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我就希望人们知道我勇敢地承受了水彩艺术的挑战,用我有限的生命、把我最真诚的情感、最炽烈的爱融于我的作品中,用以表达我对大地、天空和人类的炽爱和那让我为之动情的人类之间充满的爱。”画家深情地说。

值得欣喜的是,在以关维兴为代表的第三代水彩画家多年的辛勤探索和不懈努力下,中国的水彩画从曾经的“小品”已跃升为国内乃至国际美术界都占有相当地位的画种,关维兴对中国水彩画的贡献有目共睹,被尊称为中国水彩画界的泰斗。我们也不妨试着用一句话评价这位令人敬仰的水彩大家—关维兴,关乎艺术,其命维兴。

采访临近结束,多年未见的两位艺术家都在慨叹岁月留下的痕迹,耄耋之年的关维兴感慨到:“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人生要说遗憾,就是当你刚摸到一点水彩的门道,认识一点规律,生命却已苍老。要是我能有80岁的经验,只有一、两岁的年龄,那该多好。”分别时,画家一再叮嘱刘根长主编工作再忙,也要好好保重身体,并坚持把我们送到室外,看着眼前这位慈祥而又真诚的老人,不由得由衷地道一声:“关先生,祝您健康长寿、永葆艺术青春。”


关维兴

现为全国美展水彩画评委,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美国国家水彩画协会(NWS)和美国水彩画协会(AWS)双会员。

1940年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县,195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5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60年破格进入罗马尼亚尤金•博巴教授的油画训练班,1962年以研究生资格结业。1964年入伍,长期从事业余美术教育工作。1996年,受文化部委托,作为中国水彩画专家赴突尼斯举办“中国水彩画展”。1998和2000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炎黄艺术馆”以及山东济南市分别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2005年,2007年、2015年,三次应邀到美国举办个展,出版英文专集《如首首动人的诗---关维兴大师水彩作品》。2005年《耄耋老人》获得美国第85届NWS授予的前总统奖即金奖,2010年作品《乌蒙汉子》在美国参展,2014年法国国际水彩画大展获得银奖,2014泰国国际水彩画大展荣获国际水彩肖像大师奖,IWS协会举办的2018首届世界水彩画大展授予水彩艺术终身成就奖


编辑:画界

关键词:维兴 关维 作品 水彩 水彩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