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画界画界

中国姿态—视界未来

—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

2020年05月07日 17:09 | 作者:画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龙-马(铜)101cm--曾成钢

龙 马(铜)101cm/ 曾成钢

2019“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于12月21日举行,此次展览在延续“中国姿态”脉络的同时,一方面将温州精神加以提炼、升华,另一方面以眼谷“视界未来”为切入点,从温州的发展看中国的发展,以世界的眼光审视发展中的温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说,中国雕塑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黄石山雕望公园以“中国姿态”冠名,一方面,是“中国姿态雕塑展”学术品牌户外化、空间化、国际化的延伸;另一方面,入园作品适当考虑历届“中国姿态雕塑展”的获奖作品,为能够代表中国精神、中国风骨的优秀作品放大到户外参与城市建设提供了机会。评委对作品整体的考虑方面有:艺术语言鲜明,未曾在公共环境中建立的原创作品;与地域风格、人文特色相融洽;能实际选材并创作,具有切实的可实施性;耐久性与安全性;一定程度上考虑大众审美等。整个展览有详细的流程,从公开征集到作品平面稿的评选,再到立体小稿的展览,最后到加工制作、监制、定点、安装,组织方式和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规范。

马背上的少年(铜雕)180cm-卫-昆

马背上的少年(铜雕)180cm / 卫 昆

温州人“恋乡不守土”,以自信自强、开拓进取和创业创新的“温州精神”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温州各行各业都有精英翘楚,在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教育、文化同样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文化建设来讲,“温州精神”是温州人民的灵魂所在,是哲学、人文、艺术诸因素综合的结晶。雕塑是艺术的重工业,是铸造灵魂的艺术。在雕塑温州精神方面,曾成钢的铸造作品《龙马》正是“温州精神”的写照,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向上、自强进取的民族精神。温州市龙湾区地近港湾,黄石山蜿如巨龙,雕塑塑造了激昂刚健、沉稳柔和的主身和神采奕奕的形象,龙马流线简洁,一气呵成,雕塑语言浪漫豪迈。卫昆的《马背上的少年》寓意新时代温州人逐梦、筑梦的理想信念。骑马人物在古今中外一直是艺术家津津乐道的表现题材,其独特艺术魅力正是通过雕塑语言的诸多关系呈现美,表达情感,造型兼具中国传统青铜样式与西方当代设计理念。于小平的石雕作品《潮》点明了温州海洋地域特性,人物节奏统一,大步向前的韵律诠释出温州人敢为人先、积极创新进取的号角精神,意象化的人物组合寓意浙南人文荟萃和对科技无限追求的探索精神。

内心世界-连锁反应(石材)450cm-(奥地利)卡洛琳・罗曼斯道夫

内心世界-连锁反应(石材)450cm /(奥地利)卡洛琳・罗曼斯道夫

温州面朝大海,在全球视野之下,城市文化以雕塑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世界对温州发展的寄语用艺术的创造述说,雕塑作品呈现出中国城市面向未来的姿态。在姿态的表达方面,秦璞的《脉动》以饱满、丰韵、富有生命力的有机热抽象的组合形态体现着温州的活力,线条无限生长,具有科技的韵律感,不断带给人以惊喜。钟雪梅的《转》取高速转动的陀螺形象,寓意中国正以高速发展的姿态站在世界的舞台。陀螺在速度的作用下飞扬出水花,象征中国城市的未来不仅有速度,更有精彩内容。

比利・李(美国)的《汇聚》融合了抽象元素,圆圈代表汇聚,向上的方柱代表走向未来,作品整体考虑结构和重力因素,各方力量汇聚向上,象征着城市稳定健康的发展。绪方良信(意大利)的《未来之潮》以奔涌向前的潮头为元素,抒写温州人民在时代浪潮中拼搏向前,与未来和谐齐头并进的力量,在世界的浪潮中,温州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姿态。同为向上势能的还有菲林・格奥尔基(意大利)的《宇宙交响》,是对发展的思考,诠释着温州在人文,生态、科技发展中始终昂扬向上、不断探索的精神。

风生水起·潋滟(不锈钢)450cm-施-丹

风生水起·潋滟(不锈钢)450cm/ 施 丹

在视界的表达方面,何镇海的《窗里窗外》以传统文化中木构框架的组合方式突出“窗”的造型,“窗”是沟通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桥梁,是观看世界、获得知识的路径,窗外关注世界,窗内酝酿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现代城市中需要根植记忆,因为记忆是链接昨天和明天的纽带。在雕塑路径选择上从古代雕塑传统中找到精神内涵和语言形式进行现代意义的转化发展尤为必要。在这一路径选择上,李象群的《莫唯》将现代形式融入古典精神来宣示对现代雕型艺术形式和内容之间深层关系的理性体验,在严谨、规整、体面简括的雕像造型中,体现出一种对法度把握游刃有余的自信和洒脱。

未来之潮(石材)370cm-(意大利)绪方良信

未来之潮(石材)370cm /(意大利)绪方良信

户外景观雕塑不仅有美育功能,在造型语言、创新设计中还考虑城市家具的实用功能,考虑公众体验以及与公众的互动性、参与性,这也是雕塑艺术走向大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卡洛琳•罗曼斯道夫(奥地利)的《内心世界—连锁反应》观众可以坐,可以观,可以走进雕塑探索雕塑的内部结构,作品展现了多层次的景观,寓意温州在开放中不断创新发展。施丹的《风生水起•潋滟》是件风力动态雕塑,用雕塑的语言描写水的姿态、品质,当风吹过,雕塑叶片随之摇曳,如同荡漾闪光的水面,是对“风生水起”温州的生动阐释,令人感到充满生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此次雕塑展入选的作品是投稿中最为凝练、最能概括地表现时代精神、反映城市性格的作品,既强调国际化,又突出地方性,突出温州的历史文化和地方风情,同时还针对黄石山雕塑公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作品。雕塑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以可触摸的形体和可体验的空间维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居民,同时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形成城市的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增加城市的美誉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窗里窗外(耐候钢)420cm-何镇海

窗里窗外(耐候钢)420cm / 何镇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城市的繁荣不仅是经济的繁荣,也需要独特的城市风貌、厚重的历史人文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城市雕塑是城市发展走向美学时代的重要载体。雕塑与城市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雕塑是公共空间的标志物,有点缀、装饰城市空间的美化作用,还是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手段和凝聚文化归属感的重要象征。雕塑公园既是集中展示雕塑艺术的空间场域,更是市民休闲娱乐、提高审美、满足文化需求的场所。

中国雕塑学会在全国多个城市连续举办了几个雕塑公园,总结为芜湖模式、郑州标准等,而温州精神正以别样的姿态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杨文军


编辑:画界

关键词:雕塑 温州 城市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