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郭林吉:新中国绘画中的工农形象

2020年05月09日 10:14 | 作者:郭林吉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奏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新中国绘画中的工农形象

作者:郭林吉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通过劳动缔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从古至今,讴歌劳动人民始终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命题,以劳动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量涌现的以歌颂工农群众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是新中国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思想最直观的体现。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经验,审视其价值,展望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新时代美术创作有着积极意义。

新中国绘画中的工农形象

杨之光 《一辈子第一回》 中国画 1954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农形象——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劳动建设。对此充满极大热情的艺术家们也深入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中,体验劳动生产过程,观察劳动者的精神风貌,用各种表现形式反映新社会的劳动生产活动,用大量经典作品刻画出工农群众勤劳朴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

如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1954)以精炼的笔墨生动刻画了一个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年妇女,把老人发自内心的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创了20世纪中国画人物画创作新风。其后,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1955)、刘文西的《祖孙四代》(1962)、姚有多的《新队长》(1962)、王文彬的《夯歌》(1962)、朱乃正的《金色的季节》(1963)等作品陆续诞生,皆为劳动题材美术创作的代表,它们生动再现了劳动者建设家乡、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景象。劳动题材的创作也促进了艺术语言的更新和艺术风格的变化。在中国画领域,画家反对光源性素描的造型观念,尝试用传统的笔墨语言表现新的社会生活,塑造工农大众形象,创作出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人物画。而油画则通过艺术语言和内容的双向突破实现了创作语言的民族转型。

这些工农美术创作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延续并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诞生新的创作精神,推动新中国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关注时代;二是从艺术本体、艺术功能、美学等多重维度,推动新中国美术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工农大众成为新社会歌颂和崇拜的英雄式形象,画家展现的工农形象精神爽朗、淳朴大方;展现的劳动精神充满生活理想和希望,工农群众在劳动中获得幸福和满足。这些形象,在工农群众憨厚、朴实、勤劳等传统气质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自信、果断、强悍、快乐、幸福等新时代“主人翁”的特质,同时,也表现出工农群众在特定历史情景中的劳作情形和生活面貌。

新中国绘画中的工农形象

王文彬 《夯歌》 油画 1962年

新时期的工农形象——人性复归和多元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创作在多种思潮影响下呈现多元取向的趋势,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美术领域的主要创作方法,工农题材也依然是文艺工作者热衷的重要题材。比如罗中立创作的纪念碑式的肖像油画《父亲》(1980)和广廷渤描绘钢铁工人休息瞬间的油画《钢水•汗水》(1981),他们塑造的工农形象渗透着艺术家对人的前途和命运的思考,引领了主流美术形态的新趋向。不仅如此,在人物形象的选择和表现上,也出现了富有个性和具有个体特征的人物形象,比如詹建俊的《潮》(1984),表现了一个在涌动着绿潮的原野上充满信心的新时代农民形象,仰视的构图,迎风而立的劳动者,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劳动魄力;戴恒扬通过鼓劲吹号的农民形象营造一种充满节奏的画面和音响效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1984)等。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亲切感,表现出农村解放生产力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这一时期的劳动题材美术创作,更加强调内容思想的深度和艺术表现的个性,工农形象也从过去的主人翁转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受益者。

新中国绘画中的工农形象

罗中立 《父亲》 油画 1980年

新世纪以来的工农形象——城市建造者的平凡奋斗

步入新世纪,美术界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创作得到新的发展,再次掀起创作高潮。在表现城市现代化进程这一主题时,产生了大量表现农民工题材的美术作品,忻东旺以农民工在小餐馆吃早餐为题材创作的《早点》(2004)和陆庆龙的水粉画《兄弟》(2009)都在创作方法和精神内涵上生动展现了农民工群体对社会建设的贡献。田野描绘高空作业中粉刷工人形象的中国画《中国红》(2007)和代大权从工地劳动者中提炼形象所创作的建设主题版画《建设者们——新兴木刻精神不死》(2009)等作品,彰显了新世纪工农大众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刻画出奋斗的工农形象,这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劳动题材美术创作而言,要创造新时代的艺术高峰,创作者必须视野高阔、思考深入,切实把握时代所向和人民所需。

经典劳动题材美术创作之所以能引起大众共鸣并产生振奋人心的力量,在于它们绝不是单纯地再现现实中的工农形象,而是借助形象的力量,融入创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彰显劳动精神和时代精神。新中国劳动题材美术以正面颂扬之视角通过积极的工农形象刻画出对未来的蓬勃希望,正是一种契合时代精神的表现。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硕士研究生)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工农 形象 创作 劳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