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

2020年05月12日 09:40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谈及“六稳”与“六保”之间的联系,全国政协委员、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表示,稳是基础,保是关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调控的重心应该紧扣稳增长。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六保”,就是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也是当前一段时间重要的政策导向。我们要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实现稳中求进、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不断促进经济持续正循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启动了疫情防控一级响应。面对新形势,全国粮食部门上下一盘棋,对全系统保供工作进行相关部署,加强正面宣传,迅速消除囤购现象,平息了市场波动。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充裕,供应保障有力,市场平稳有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徐大勇说,具体来讲有三方面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抗击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备。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产量能实现基本的平衡,但我国人多地少、单产提高潜力有限,随着人口继续增加、耕地继续减少、气候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这种平衡具有一定脆弱性,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重视和补贴力度。

二是尽管目前我国的三大主粮均已实现了自给自足,但就粮食整体而言还是存在一定隐患,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豆问题,需要大量进口。近年来大豆对外依存度整体超过80%。

三是种粮效益较低,土地流转费用较高,农资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种粮成本不断增加,基层干群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解决如何种粮的问题。

保粮食安全应该如何精准施策?徐大勇表示,广义的粮食安全,不仅要“吃得饱”,还要保障“吃得好”。我国资源禀赋决定了依靠本国资源难以解决全部农产品和食品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进一步促进粮食进口来源、渠道和结构多元化,强化粮食供应安全保障,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

对此,徐大勇建议:一是国家要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质量维护,守住18亿亩底线。对土地流转,各地要因地制宜,区分土地使用性质,出台指导价格,分类补贴,适当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二是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的田间管理工作,严防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以保障粮食的高产稳产,同时做好粮食收储工作;三是适当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同时积极开展大豆、油菜籽等进口工作,多渠道进口,进行补充和调剂;四是加大舆论的正确引导,利用好媒体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充分了解我国粮食的市场供应和物流保障情况,以消除隐患于萌芽中,让人民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粮食 吃得饱 保障 大勇 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