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老子》的文眼

2020年05月16日 10:59 | 作者:杨小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几日,在“国学读书群”跟学陈霞委员讲读《老子》,正琢磨着“道”“无”“有”三个范畴的关系。当然,“道”为根本,它包含“无”和“有”,但怎么包含、如何统一?还得从《老子》说法中找线索。

老子说“有生于无”,也说“有无相生”,还说“同出而异名”,前二者还不一致,若陷入“无”“有”不能自拔,就仍属井底观天。须识得“道”。

重读《老子》,觉得第四十章是“文眼”,前两句便“两论”均收其中,对理解全篇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道启德的作用。

首先是“认识论”:即“反者道之动”。

既然那个“常道”“不可道”,便意会就是。但“常道”的运动规律需要把握。什么规律?一语道破:“反者道之动”。一切事物都在向它的反面运动转化。这是读《老子》感觉它最深刻、最受震撼的地方。既然如此,“有无相生”、“有生于无”便顺其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更不在话下。虽然文中没说过“无生于有”,但按照“反者道之动”的认识,“无生于有”,不言而喻也在大道之中。否则,就中断了大道周而复始的运行,反落入单向机械的窠臼了。

其次是“方法论”:即“弱者道之用”。

人如何学习运用大道运行规律?方法上就是做出“弱者”的选择,因为“柔弱胜坚强”。于是“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等等,成为“德者得之”的主要启示,也由是展开《老子》下半部“德经”部分。

一章居中,牵出“两论”“两经”,如此了得,不是做活全篇的文眼吗?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老子 文眼 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