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情暖藏东小山村——军人陈雪峰精准扶贫记

2020年05月16日 16:00 | 来源:西藏日报
分享到: 

本报通讯员 何勇 王春瑕 本报记者 陈志强

如意乡约日村,距离昌都市卡若区约8公里,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小村庄。

2010年7月,现任驻藏某部组织股股长的陈雪峰毕业进藏后,开启了和这个小村庄不解的缘分。

那时,该部每月都会组织几次小拉练——沿营区后山,绕过一个小村庄,再从山路绕回。途径村庄时,总有村民会挥舞着双手向官兵们问好,小小的藏家孩童也会自觉地立定敬上不算标准的军礼。

最开始,陈雪峰以为只是藏族同胞热情好客而已,但战友告诉他:这里叫约日乡,是昌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村里一大半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单位经常给他们送物资,为孩子们补课……时间久了,村民们就把官兵当成家人。

“当看到孩子们也跟着大人一起上山干农活,小小的身子被重重的背篓压弯时,内心很不是滋味。”陈雪峰说,他真正意义上和村民接触是在2017年,当时他主要负责扶贫工作,帮扶对象正是约日村。为了摸透实情,了解村民实际的情况和想法,那段时间,陈雪峰和同事一有空就往村里跑,与村民同耕作、同娱乐。

“次仁曲卓,42岁,建档立卡贫困户,配偶车祸去世,两个女儿,家里无土地,家庭年纯收入不到6000元……”翻开陈雪峰的“扶贫日记”发现,大多数的贫困户都是因土地贫瘠、技术缺乏、壮劳力不足等原因致贫。

方向明确、精准发力。陈雪峰将掌握的情况第一时间向单位作了汇报,并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碰头会,研究谁家适合学技术、谁家适合种植养殖、谁家需要教育扶持,针对性制订帮扶方案。

发展种植养殖业是脱贫的路子之一,该部在给村民赠送蔬菜种子和藏汉双语种植养殖书籍的同时,充分发挥所属生产基地技术优势,组织村民到基地参观,抽调种植养殖骨干手把手传授经验,长期为农牧民兄弟解决技术难题。

乡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该部便组织本科以上学历干部,与村里孩子结成补习对子,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为孩子们进行补习,定期组织“进军营”活动,统一进行军训和国防教育。陈雪峰结对帮扶的是12岁的扎西央措,当时她正在上初一,每次去补习,陈雪峰会尽量带上一些课外书。“长大以后想做一名老师,给学生带去知识的同时,更带去希望。”陈雪峰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一次辅导完课业之后,小央措对他说出的愿望。

偶有休息时,陈雪峰会爬上后山山顶,在这里可以看到约日村的全貌:错落有致的房屋、农田里忙碌的身影、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他说,看到乡亲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他也感到无比幸福。

关键词:军人陈雪峰精准扶贫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