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应急管理插上“智慧”翅膀

2020年05月21日 22:31| 作者:付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当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正加速应用到社会治理中,帮助各地各行业解决政务、交通、卫生等领域难题,应急管理建设也成为“新基建”的重头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内核力量”的嵌入让其在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上持续发力。

一张图上的“应急指挥大脑”如何打造?智慧应急管理建设有何新机会?怎样通过科技手段让社会治理更精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并与相关机构负责人线上交流,共同为构建“智慧应急管理”发声。

“智慧应急管理的应用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便利,像疫情防控期间,短时间内对口罩检测和部分进京防疫物资合格性进行分析研判,这依赖于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技术,特别是应急管理系统开展的线上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情况调度等,在确保安全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兴凯表示,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在灾害事故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及灾害事故风险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预报和消减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再比如,疫情期间武汉垃圾的清运工作等应急救灾实战,充分显示出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和机构改革的实际成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害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张兴凯介绍,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必须给应急管理插上“智慧”翅膀。“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绘制全国重大风险等级和重大隐患‘一张图’,实现各类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让风险时刻处于受控状态。”他建议,要改变应急管理从“单一”到“综合”视角,充分依托“新基建”,让资源和信息充分融合,把数据织成网实现一网管天下,并且实现数据安全监管信息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对风险因素的综合感知、预测和防范能力。

“疫情防控期间,科技、数据和平台的力量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这里不只指硬件设施,还有软件建设。”连玉明举例说道:“如各小区的健康宝管理,就是依托于统一的数据平台。同样,在抗疫与复工复产复课的很多领域,也体现了数字技术的作用。巩固这些成果,将其应用到应急管理体系中,将为百姓造福。”他建议,应急管理工作在数据治理水平和能力上还要提升,一方面要加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力度,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动起来、融起来,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个人信息权的保护,逐步形成数据治理秩序。

智慧应急管理已成为新型城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之一。温州市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徐刚通过视频连线介绍了温州的搭建智慧应急体系。“温州多山多水临海多企业,是台风灾害和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且保障安全生产的任务更为严峻。我们围绕城市安全突出问题,在温州搭建了智慧应急体系。致力于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研究,业务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领域,提供政策研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事故勘查等城市公共安全的咨询服务和技术保障。” 徐刚说。

“在确保数据安全,避免利益至上的前提下,也应体现出国有企业在重大应急事件中的响应速度、敢于担当和克难攻坚打硬仗的能力。” 温州设计集团董事长金国平表示,企业的主动参与让政府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即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在防范防治、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减灾救灾等职能的履行和加快新型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中提供强有力支撑。

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第三方企业在地方应急管理体系中同样扮演“特别角色”。爬山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慧介绍,企业通过应急管理“一张图”,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根据安全风险事前预防、事发研判、事中救援、事后分析等各应急管理业务阶段,构建满足“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三大应急管理核心业务的应用功能。“用‘互联网+监管’模式进行全方位监管,能实现应急管理从‘被动反应式’走向“主动前瞻式’。” 周慧说。(完)

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