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情为鉴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公共卫生事业建言

2020年05月21日 22:56|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吕金平 实习记者 李茜茜  通讯员 皇甫丹霖  贾磊)今年的全国两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部分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发声”:以疫情为鉴,助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与较大的疫情防控压力和逐年递增的传染病发病风险不相适应的是,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达标率仅为62.5%和20%,能开展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仅达国家标准的69.5%和51.3%。抵边乡镇、村医疗卫生人才极度匮乏,25个边境县千人口医师和护士数仅为0.54和0.85,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洋在《 关于加强云南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的提案 》中指出,一旦边境一线医疗资源发生挤兑,省级不能形成有效支援,极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杨洋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支持、赋权、指导云南从省级层面与周边国家,州市级层面与周边国家省份,建立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国际协作、边境管控、打击非法出入境、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传染病防控、医疗联合体建设等方面,开展更为广泛的磋商和合作,将防疫战线前移外移,减少周边国家疫情输入对我国的影响。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在云南建设集物资储备、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培训演练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卫生应急区域中心,加大对云南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州卫生健康委主任侯桂芬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一方面,文山州国境线长达438公里,无天然屏障,州内3个县276个村小组与越南相邻,多民族跨境而居,商贸往来频繁,常态化开展疫情“外防输入”难度大。另一方面,全州没有一所功能完备、服务水平较高的传染病医院。侯桂芬建议,出台卫生健康系统有关资金保障的规定,将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经费、卫生健康事业单位人头经费等卫生健康系统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调整,为疾病防控与卫生应急处置提供坚实保障。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普洱市政协主席魏艺红关注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我沿着边境线走过,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对边境地区的传染病防控能力感到十分着急。”魏艺红说,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二是基层公共卫生队伍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建议要加快建立中国—东盟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形成区域性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工作格局。”魏艺红还建议对《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增加对加强边境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边境一线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边境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规定和要求,提高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能力,筑牢传染性疾病防护国门屏障。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德宏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何庆,在《关于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提案》指出,目前许多地方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应对处置灾害的现实存在一定差距。何庆建议,从国家层面把国民安全教育、防灾减灾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掌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升学、入职的必备条件。以现有的《紧急状态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以及“一案三制度”等单灾种法和各类预案为牵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义务、行动准则及值班备勤要求,厘清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职责范围和权责关系,并推动各级各部门修订现有的应急救援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建起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最大限度保护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疗效。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砚山县副县长梁映华建议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步伐,从国家层面制定普查方案,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重点资源开展专项调查和课题研究,以县区域为基本单元,组织实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从国家层面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发挥其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快为群众提供中医适宜技术。加强继续教育,用政策扶持民间中医教育的发展。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