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数字安全靠啥来保?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智能风控还需更“智能”

2020年05月22日 17:09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5月20日电(记者 崔吕萍)一场疫情扩大了人们数字生活的半径,也让数据要素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快于第三产业整体增速14.2个百分点,数字产业已成为驱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数据又是智能风控的基因,特别是在数字化程度最高的金融领域,以智能风控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国弯道超车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手段,为传统金融风控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20052217091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向到高质量,智能风控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引擎作用。为顺应国家新基建新经济的数字化建设和转型,需要进一步完善智能风控行业创新发展。”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谈及智能风控保驾护航数字安全话题时,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江浩然这样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到2021年,全球至少50%的GDP将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数字技术将全面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实现跨界融合和倍增创新。

“个人数据的网络化和透明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让大数据技术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似乎已不可调和,也让普通公众对数字经济时代和大数据风控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仿佛一提到大数据就是要窃取个人的隐私,不自觉地将个人信息与大数据风控严重对立。人们一面享受着数字经济带来的高效和便利,一面又担心大数据利用强大的算法和技术,搜集自己的购买偏好、消费习惯等信息,让自己裸露在网络世界中。”谈及此,江浩然这样说。

随着新消费金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快速崛起,风口之下,也裹挟着大量风险和欺诈。信用缺失、风控能力不足成为牵掣很多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以金融行业为例,传统风控高度依存征信数据及人工经验对信贷申请人进行信用评估,造成速度慢、效率低的体验,在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制约了普惠金融的下沉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增加,网络诈骗团伙的恶意欺诈也层出不穷。在电商、航旅等领域,同样面临着黑产的‘薅羊毛’、账号安全、支付安全等问题,蛰伏在互联网的黑产已呈现团伙化、专业化的趋势,很多企业亟需专业的攻防对抗。”在江浩然看来,由于大数据管理水平尚不健全、技术应用尚不成熟、底层基础设施尚不完备、行业标准尚有缺失、政策保障尚不完善,智能风控行业 “乱象”丛生。随着监管机构、执法机构的入场整治,带来了运动式执法、跨边界执法,又产生抑制创新的问题。

为此,江浩然有四条建议。

首先,建议完善智能风控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制框架。法律法规应充分考虑个人数据保护、金融系统安全、普惠金融实施等因素。规制框架则应秉承“综合治理”的思路,形成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行业组织多主体参与,法律、技术、自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宏观格局。监管部门应根据法律授权,在上位法的框架下,细化操作性条款,制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保证立法的落实。

其次,建议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监管机制。因智能风控行业属于创新型领域,针对新型事物,要容错纠错,为改革创新铺路搭桥。在监管过程中,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监管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尊重被监管者权利,通过协商、参与、指导乃至自我管理等灵活、柔软方式的运用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认可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一刀切运动式监管”现象发生。

第三,建议促进智能风控行业自律。随着金融机构对于智能风控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风控行业逐渐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因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将智能风控行业纳入监管范围。建议央行牵头成立行业自律组织,以间接监管的模式对行业实施监管,通过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及相关机构,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促进行业企业规范化运作。

第四,出台金融业个人数据保护合规操作指南,促进智能风控行业合规化运行。在金融业个人数据保护合规操作指南的指导下,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内外部个人数据使用合规流程,规范日常金融活动中的个人数据使用行为,减少法律合规性风险。同时,在采购第三方数据服务时,依据内部个人数据使用规则,要求数据分析机构也要符合相应的合规要求,从而在促进智能风控行业的合规运行上进一步发挥作用。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风控 行业 数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