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斗”结缘

2020年05月22日 17:18| 作者:刘彤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5月22日电(记者 刘彤)2020年5月21日,值得我铭记的一天。

当天下午三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就要开幕。按照大会安排,开幕式前会举行首场委员通道活动,由全国政协委员回应记者关切。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采访形式改为网络视频采访——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回答问题,记者在梅地亚多功能厅提问,且采访时间也有缩减。

正因为如此,每一分钟都显得如此宝贵。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当然希望得到提问机会。

下午2点20分,采访准时开始。6位委员分三次上场,每场有两位委员答记者问。

第一轮上场的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他们二位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中,王辰委员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奔赴武汉,“方舱医院”的概念就由他提出;王阶委员是中医药领域的专家,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发挥的效用令人印象深刻。

等第二轮上场的委员出现在大屏幕前时,我眼前一亮。因为我看到了人民政协报的“老朋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推出的两会特别策划———“大国重器靓起来”系列报道中,就有本报记者对杨长风委员的专访。同时,我也从一些新闻中了解到,今年北斗系统将完成全球布局,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终于,主持人注意到我高高举起的手,我抓住了和“北斗”大师对话的机会。

“我是人民政协报全媒体记者。提问杨长风委员:今年,北斗系统还将完成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您能介绍一下目前北斗系统的有关情况吗?”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因为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给杨长风委员充足的回答空间。

“今年是我们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收官之年,我们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计划6月择机发射,届时我们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杨长风委员回答。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或许,很多人对北斗系统的认识只停留在定位、导航这个层面。实际上,北斗系统在交通、救灾很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我了解到,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突击建设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提供支撑,而且为无人机投送应急关键防疫物资、人员隔离场所的巡查和管理、工矿企业在疫情下安全复工复产等提供基础性服务保障。

果然,杨长风委员也说道,“我们的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疫情防控中北斗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他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中国的北斗。如果今年北斗全球系统建成以后,那么,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北斗系统都会向你提供满意的服务。“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这是我们的一个期望。”虽然隔着屏幕,但我能从杨委员镇定自若的回答中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当然,这更是全体中国人的荣耀!

大国之崛起,离不开大国重器的鼎力支撑,更离不开像杨长风一样的工匠大师们,将毕生精力投入挚爱的事业中。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一代仰望和学习。

北斗定乾坤。能与北斗结缘,与大师对话,三生有幸!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