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产业对接 产业对接

产业就业扶贫 “以奖代补”让1.5万人脱贫

2020年05月23日 16:32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5月18日,一场大雨之后,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葡萄生态种植园空气清爽宜人,沈东初拿着铁丝和钳子穿梭于每垄葡萄之间,他要抓紧时间固定一些葡萄架,因为下个月葡萄就要成熟上市,防止因葡萄架垮塌造成损失。

沈东初是村里的贫困户,在葡萄园干活一个月有3000多元,加上家里面还种了几亩水稻和花生,葡萄园的带动不仅让他实现了脱贫,而且在这里干活还可以照看家里,他感到很满意。

沈东初只是翁源县产业脱贫的其中一个例子。2016年以来,该县通过创新实行产业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实施“五个万亩”产业扶贫工程,推广“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推行“第一家长”扶贫责任制等,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县2016至2018年识别的贫困户6388户1572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脱贫

南塘村是省定贫困村,由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和翁源县人大办共同帮扶。2016年,精准脱贫以来,帮扶单位大力推行产业扶贫,葡萄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东莞市长安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时天永介绍,葡萄园解决了该村5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除了固定招聘人员外,葡萄园农忙时节还需要临时聘请大量人员,为村民带来一笔务工收入。“根据工种不同,每名贫困人口收入每月在3000元左右。”时天永表示,

坝仔镇群辉村是翁源县的另外一个省定贫困村,由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和韶关航道事务中心对口帮扶。

陈汉针是该村的贫困户,在群辉村扶贫产业园里,他正在忙着为刚过60天的白掌苗施颗粒肥。“在这里工作,不仅有固定的收入,因为离家近,回去还能照顾小孩。”陈汉针说,去年扶贫产业园一共给他带来了约1.5万元收入。

据群辉村党支部书记何新茂介绍,群辉村扶贫产业园是帮扶单位重点打造的一个扶贫平台,2017年开始建设,首次投资620万元,现建有两个现代化温室大棚,共12420平方米,完成72万盆花卉白掌种植,当年种植当年出售,去年年产值实现530万元,产生纯利润200万元。今年7月将建成一个年产值1000万元,净利润超300万元的产业扶贫基地。

驻村第一书记孙幸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有劳动力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人均3000元,共45.6万元,2018年人均4000元,共60.8万元,合计106.4万已入股合作种植白掌项目,截至2019年11月,已为贫困户带来14.032万元的分红。

此外,前期东莞到村引导资金67.04万元、2019年入股60万元、共计127.04万元投入项目的生产和发展,每年按本金8%的利润分红给村委,作为集体增收,增收的60%按人分给现有贫困人口。2019年为村集体增收5.36万元。“更为关键的是,产业园解决了30多名贫困户及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孙幸伟说。

374户通过参与兰花产业链实现脱贫

在翁源县兰花产业园的万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贫困户王国英忙个不停,在公司股东之一丘益明看来,王国英已是公司的“中坚力量”。

因为丈夫忽然身患重病,原本在外打工多年的王国英不得不带着丈夫和女儿回到翁源,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王国英家庭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经人介绍,王国英来到万艺后,她从打包等普通工种做起,慢慢学会种植兰花,再到后来学会直播销售兰花,负责管理客服人员……“我什么工种都做了,老板对我很赏识,如今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逐步实现了脱贫。”王国英很庆幸自己碰到了脱贫的好政策。

王国英的故事只是江尾镇兰花产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据镇党委书记钟敏梅介绍,截至2019年12月30日,该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2户173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74户1224人是通过参与兰花产业链实现脱贫的。

不仅仅是江尾,翁源县的兰花产业带贫益贫效果都很显著。据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积极引导兰花产业园内企业探索产业扶贫路径,通过“公司+基地+签约兰农兰企+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开展“兰花代种代养”等产业扶贫项目,助推农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如广东全美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翁源县仙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尾镇19个村268户贫困户签订了《委托代种花卉项目合同》,实施花卉代种代养项目,贫困户入股资金达200多万元,每户贫困户可增收2736元。

目前,翁源兰花产业园纳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带动3000多户农户种植兰花,其中贫困户700多户。

农产品交易中心可为贫困村增收7万元

一大早,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贫困户陈丹养来到自家的红边扁豆种植地采摘,“我有5亩地,全种植红边扁豆的话忙不过来,所以就种了3亩地。”

陈丹养虽然已经年过50,但是采摘扁豆的速度也丝毫不差,谈起种植扁豆的效益,他笑得合不拢嘴,用浓浓的乡音说:“一亩能赚七千多,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在青云村的另一头有一座施工中的建筑,东莞寮步镇镇政府派驻村第一书记刘锦枝说,这是为打造青云村乡村旅游战略、开展消费扶贫,利用扶贫引导资金而建的青云农产品交易中心。“这是为了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而设的,优先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目前,农产品交易中心已经封顶进入外墙装修阶段,预计今年7月正式运营。“届时,青云村及其周边村庄的优质农产品将在这里集中收购,源源不断供应珠三角等市场,既解决了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可能出现的滞销问题,又可为青云村集体增加租金和入股分红收入共7万元。”

在翁城镇富陂村,贫困户温则秋刚刚结束在合作社的工作回到家中。“我是在驻村干部的介绍下来到德财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作,主要负责种植管理工作。”温则秋说,自己以前也试过大规模种植,后来遇到市场条件变差,负债了十几万,用了好几年才还清债务。

村干部知道他有相关技能后,就推荐他到合作社工作,他的妻子也被推荐到村里工业园的企业上班,收入水平明显改善。“坚持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富陂村村支书温则军说。

发展产业、坚持就业的经验对官渡镇同样也适用。官渡镇党委书记赖永兴介绍,官渡镇通过搭建“党建+扶贫基地”“党建+技能培训”“党建+民生保障”等支部引领工作平台,助力贫困户达到“八有”脱贫标准,真正实现精准脱贫。

“镇党委牵头将翁源县百仙果农业有限公司和韶关翁源云门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发展成镇级产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基地共招聘了20名贫困户务工,实现就近就业。”赖永兴说,6个省定贫困村均结合本村的特色,由村党支部牵头建成了各自的扶贫产业基地。

事实上,为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翁源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产业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2016年以来发放产业和就业奖补资金5666.61万元、扶贫资金8702.1万元,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一做法被省扶贫办在全省推广。

此外,对在家务农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帮助其与经营主体签订产购销合同,通过“订单”带动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在家务农贫困户签订协议1036户,参与率100%。

关键词:产业就业扶贫 “以奖代补”让1.5万人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