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来的提案

2020年05月24日 09:27| 作者:卢永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和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同在文艺界别28组,是本届政协认识的新朋友。因同是无党派身份,又是博物馆的同行,我们常就关心的问题互相探讨,聊起来投缘,不久便成了“老朋友”。

今年会议,我们随各自团队于19日下午相继抵达驻地,自然又聚到一起聊一聊一年多的履职情况,聊一聊各自博物馆在抗疫中的作为,以及准备提交的提案。聊着聊着,马院长说了一句不经意的话:“在委员读书活动中可以说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这次的提案就是从这里受到启发得来的。”这话触动了我的神经。作为今年人民政协报的特邀委员记者,我立刻履行起职责,采访马萧林委员一探究竟。

原来,马萧林委员参加了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群。委员们达成共识,需要加强对历史上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研究,这让马萧林委员有茅塞顿开之感。

考古出身的他对河南这个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国古代历史的大舞台非常熟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包括各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如果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考古出土的不同时期的人骨开展DNA分析,就能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族群流动和民族融合状况。然而,在全国考古发掘中,这方面很是欠缺,没有全面采集古代人类骨骼标本。意识到这个问题,马萧林立刻行动起来。

马萧林首先联系到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提出在河南建立古代人类骨骼标本库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接下来,他又联络了河南大学校长,建议在河南大学建立古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展DNA分析工作,拓展交叉学科的科研生长点,助力河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也得到积极反馈。4天后,他邀请了河南省文物系统及河南大学相关负责人在河南博物院召开座谈会,推动多方利用丰富的人骨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建立合作关系。如今,河南大学已将引进和培养相关学科人才纳入工作范畴,并筹资1000余万元加快建立古代DNA分析实验室。

在河南的初步实践使马萧林委员信心满满。这次大会,他带来了《关于各省加快建立古代人类骨骼标本库的建议》的提案,希望能够推动这件事在全国得到开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考古工作者对发掘出土人类骨骼的采集,进一步加强对历史上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研究。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


编辑:刘畅